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与艺术加工相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与艺术加工相结合,这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
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留园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
秦汉以来,宫苑都是“一池三山”的形式,这与周末、战国流传的神仙思想充满联系,“一池三山”通过在园林中营造一池湖水来承载对于另一个世界的追求外,在结构上也因为层次丰富而广为流传了几千年,这一时期,理水渐渐从生活必须转变为神话承载,人们渐渐开始注意理水艺术的形式。
至明清,园林建造达到鼎盛时期,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计成在《园冶》中亦表达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追求,发展到这一时期,园林中的理水构造渐渐在前朝的基础上注入了文人的自主思想。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体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渊潭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以留园为例,留园的理水主要有两种,其分别是中部的集中的水面和西部活泼泼地的分散水面,中部的水面开阔宁静,衬着涵碧山房、曲溪楼等园中主要建筑,令人感觉大气不已,西部的水面设计与假山相和,充满了流动性,给人以“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
这两种不同的理水方式,均与各自的环境相宜,通过不同的水面表达了主人不同的需求与心境,除了风水上有讲究以外,水旁的植物亦是与水域相配,从视觉、嗅觉、听觉多方面来一起营造出了和谐的园林景观。
水的营造艺术是在敬畏的基础上对于大自然的探索,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留园的理水之中收获古人的禅思。
(来源:留园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