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24日起,由苏州市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将在苏州正式开幕,活动持续一个多月。江南地区最新最优的艺术成果和旅游产品将集中呈现,为市民献上丰盛的文旅融合大餐,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是一张从苏州走出去的名片,而当苏绣遇上芭蕾舞,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95岁高龄绣娘
坚持刺绣90年
穿针引线、绣架上的绣花针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朵绣工细致,颜色清丽的玉兰花跃然绸缎上。
而这幅作品竟出自一位,已经95岁高龄的绣娘之手。
这位绣娘名叫姚银玲,出生在苏绣的主要发源地——镇湖,她从5岁开始学刺绣,最开始做鞋面上的绣花,到后来做斗篷、做被面、做旗袍,刺绣几乎陪伴姚银铃走过了一辈子。
可最初,她学这个也只是为了生计。早些时候,刺绣算得上是奢侈品,绷框、站架、羊毛针绣花针这些基础材料自然不用说,绣花线要色泽鲜艳、粗细均匀,底料则绸缎类、尼龙绢为最好,单是一件刺绣衣服,绣娘从早到晚坐在绣架前,几个月才能完成。
尽管姚银玲已经95岁高龄,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坐在绣架前,拿着绣花针勾勒。于她而言,刺绣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她从没因为年龄而降低标准,每一针每一线她都仔细又认真。
姚银铃从妈妈外婆那里学会了这门手艺,纵然辛苦,她也一辈辈的把刺绣传下去,受她的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拿起绣花针,这其中还有一位特殊的“绣郎”。
23岁那年就对刺绣一见钟情
凌红兵也深受姚银玲的影响。他不是苏州人,在23岁那年,他第一眼看了苏绣就喜欢上了。
但起初凌红兵在接触刺绣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他依旧坚持去学,足以证明苏绣的魅力所在。
“荣华富贵”是凌红兵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绣制而成,因为在绣这个花瓣时,为了将花瓣的颜色渐变出来,凌红兵用了五种颜色的丝线,一点一点去绣,才将作品完成。
多年来,凌红兵也在做一些不同的尝试,比如这幅叫《力争上游》的作品,他用抽象的线条勾勒出鱼儿游动的画面。
黑白水墨画他也添加了多种颜色,让作品更加灵动。
与传统的苏绣相比,凌红兵在尝试让苏绣年轻化。
和凌红兵一样,苏州芭蕾舞团的吴昱汐,在尝试用芭蕾舞诠释古典苏州。
当西方艺术融合江南特色。她从芭蕾舞品出苏州味道,学芭蕾将近十年的吴昱汐,今年才18岁,“脚尖上的艺术”对她来说,古典而优雅。
但她发现,这种西方的艺术也可以融合江南特色,让芭蕾舞跳出苏州味道,《西施》这支芭蕾舞就很能体现。
2012年,苏州芭蕾舞团将古典芭蕾与东方元素相结合,挑战全新的舞蹈形式。
原创民族芭蕾舞《西施》亮相舞台,它立足苏州文化与民族特色,在吴越争霸的历史背景中,围绕西施人物主题,演绎了一篇旷世绝唱。
在这之后,苏州芭蕾舞团又编排了一系列展现古苏州风韵的作品,如《伞》、《枫桥夜泊》等舞蹈,苏绣同样也被编排成了作品。
苏芭创作的7部原创舞剧中,有6部走出了国门,把江南文化艺术传播得更广、更远。
传统的苏绣工艺,有了年轻的传承,西方的芭蕾舞,融入了苏州味道,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传承中创新,在碰撞中融合,江南文化艺术,还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