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是国网泰兴市供电公司六级职员。他从武警部队退役后,一直从事供电抢修工作,他以刻苦的学习和扎实的工作创造了突出的业绩。泰兴城广为流传的“只要张强到现场,不怕供电有故障”是对他的最高褒奖。张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班组长、国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电力公司优质服务先进个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电力公司知识型员工等。8月15日,张强被授予江苏“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张强1987年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武警总队服役。1990年10月退伍,被安置到泰兴市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装接班。在部队养成的“有第一要争,有红旗要扛”的精神,让他在单位也形成了“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得最好”的理念。
白天他跟在师傅后面仔细看、认真学,晚上回到家再将白天的情景在头脑中“过电影”,反复揣摩,捧起《电工基础》等专业书籍,一啃就是大半夜。工作之余,他一有空就在安装板上苦练基本功,装了拆、拆了装,不仅练了手脚,更练了心脑。起初,安装一组有功、无功表计得两个多小时,到后来,他用32分钟就能装成。在木板上接线时,别人要用榔头砸芝麻钉,张强可以用手指直接把铁钉摁进木板里,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冬天低温作业时,截面积4-6平方毫米的导线特别硬,别人要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其捋直,而他只须一手抓住线头,另一只手用力一抽,导线瞬间笔直。
1997年5月,泰兴市供电公司成立了抢修班,张强被领导一眼看中,成了第一任抢修班班长。抢修班担负着泰兴城区400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万多居民用户和1.6万多小动力用户的供电线路维护和全市重大活动的保供电任务。
电力抢修的关键又在于“抢”,首要的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提高效率,1998年,张强带领抢修班全体成员花了近一年时间,走遍城区420个台区、210千米配电线路和718台低压配电柜,用计算机准确绘制了城区所有公用配变的台片图。这张被张强同事们誉为配电抢修的“作战图”,是张强与抢修班的同志们每人磨破两双胶鞋,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有了这张图,大家到达抢修现场的平均时间缩短到15分钟,远远低于国网公司规定的45分钟的标准。
2008年的一天凌晨三点,振兴电子集团打来求救电话,厂区内配电房电缆因雷击而烧毁,他们当日要有一批货空运出口,如果不能及时发货,将面临着几十万元的违约损失。虽然是客户内部故障,不属于抢修班的管辖范围,但面对客户的困难,张强立即调集人员、备好材料赶到现场,紧张的抢修工作无声开始了,清除故障电缆、敷设新电缆、试验、搭火,早晨七点多,沉寂的机器又发出欢愉的声音,企业负责人紧紧握着张强的手激动地说:“真的感谢你们!你们帮我们挽回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中国人的信誉!”
为了提高配网管理水平,2008年,泰兴市供电公司决定,搭建“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成立劳模党支部,并融入现代5S管理,打造具有“匠心”特色的劳模工作室品牌。张强果然没有辜负众望,工作室成立后短短三年时间,每当在配网生产实践中遇到难题,他就会发挥团队优势,选定课题攻关项目,研究出可靠高效的解决办法,先后完成了9项省公司科技创新项目,开展了二十个QC小组活动,其中四个分别获得市、县公司一、二等奖,取得实用型国家专利5项,创新成果16项。合成纤维牵引绳架、LED光源系列抢修工具、环网柜、分支箱专用验电器等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相继出炉。
为减少停电给用户带来的影响,张强带领团队研究探索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自动识别和隔离故障,2018年,在泰州市县公司中第一个开始实施带电作业,2018年来,累计减少配变停电934台次,减少停电时间2106小时。以往抢修10千伏线路上的电力故障要花费7-8个小时,经过反复研究摸索,如今他们抢修同类故障只需1-2个小时。据统计,抢修班组建以来,已抢修大小事故3万多次,故障准确判断率达95%以上,故障排除率达100%,10万多用电客户的满意率达100%。
张强把“集体”两个字看得很重,他说:“抢修班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人有难,我们一起扛!”
姚建元曾是抢修班的一员,病重住院期间,由于家庭负担重,缺人照料。得知消息后,张强和班里的同志们主动揽下护理工作,利用下班时间轮流到医院看护,帮他接送孩子。临终前,姚建元对张强说:“我想再看一下全班人员。”当全班7名成员一个不缺地站在他面前时,他含着泪微笑地闭上了眼睛,这一幕让在场的病友和医护人员深深感动。
在张强的带领和感召下,他的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江苏省供电公司“一流班组”“十佳和谐班组”等荣誉称号。张强说:“获得的荣誉仅仅是对前段时间工作的肯定,以后一切归零,更应该从头做起,永葆军人的本色。坚持下去,继续努力,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多做事。”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邹文杰 沈骁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