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的精美超越了艺术的界限,一针、一线、一丝,都代表着不懈的追求。8月28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行进式采访活动走进苏州。在这里,姑苏绣娘们的飞针走线,不仅织绣出祖国的大好河山,更织绣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苏绣小镇位于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是 " 四大名绣 " 之一——苏绣的发源地,具有 " 刺绣艺术之乡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 中国刺绣艺术传承基地 " 等称号。
2017年5月,苏绣小镇正式入选首批江苏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在省市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聚焦苏绣特色产业,集聚苏绣高端发展要素,苏绣小镇将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 " 三生融合 " 的创新发展新空间。
目前,镇湖常住人口2.3万人,围绕刺绣及刺绣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有 9000 多人,培育出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位国家级非遗(苏绣)传承人,14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位省级非遗传承人,8位省级工艺美术名人和79名高级工艺美术师。
绣娘陈英华从小就在各色丝线锦缎萦绕中长大,她的苏绣作品,不仅有传统的花鸟虫鱼、古法的宫廷刺绣,更有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宇宙星云,这为她赢得了“现代织女”、“苏州魏璎珞”的美誉,成就了她在苏绣传承中的独特地位。
陈英华刺绣事业的另一个高峰,便是为故宫修复文物。十多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馆专家专程到苏州民间寻找精通“乾隆绣”的绣娘。镇湖五家绣坊参与角逐,陈英华以针法、色彩和工艺等方面比较符合“仿古如古”而胜出。
“我一直研究针法,丝线粗细,还有面料。有的针法已经没有了,我们要复原,对比再秀,相似度要求在95%以上,老的不要创新,手艺要守护好,有传承业有发展。”
同样,今年50岁的绣娘姚琴华告诉记者,她也是从小跟着妈妈、婶婶学刺绣,如今已经是国家非遗传承人,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但是,年轻人很难有这个耐心去钻研这门艺术了。
“绣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传统针法。做刺绣在两三年内很难去养活自己,这个很现实。”
和众多手工艺非遗面临的困境一样,苏绣的传承问题该如何解决?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冯燕芳介绍,他们也在谋求与高校合作,开设织绣班,并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生,来学习刺绣,而且学费全免,由政府承担。不过,学生要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绣娘本身也有培训,同时注重新人培养,专门招收大专班和中专班,今年第二年招生,第一年五十几位,初中毕业生为5年制,高中毕业生为3年制,前两年理论学习,后面就到实训基地,我们有12个大师工作室作为实训基地,师傅带徒弟这样类型的。”
不仅如此,当地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政府成立自主创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创业咨询、项目推介、执照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和开业指导等系列服务;帮助农民掌握刺绣技艺和创业技能,针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实行免费培训,搭建绣创空间平台,吸引更多的青年绣二代回到家乡,从事刺绣文化产业。
年轻绣娘姚涛就是其中之一。在天津学习酒店管理后,她在酒店工作了两年。回老家养胎期间,跟着母亲工作室的绣娘开始学刺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爱上了刺绣,并将这个爱好当成事业来做。
“当时养胎在家,创作一个作品,挑选喜欢的图案,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它,色彩去变化,就像孕育宝宝,从10月怀胎到B超照片,再到生出来,一模一样的心情。做完作品超级有成就感,突然觉得自己身上有责任感了。”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赵娜 姜奇卉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