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逢年过节,成老就给我们送来他的作品,写得真不错。”昨天上午,广陵区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工作人员从居民成积善老人手中,接过一首赞美社区建设的诗词,并放在活动室供大家分享阅读。今年83岁的成老,退休之后热爱学习,钟情写诗。20多年时间,他用300多首诗词记录了扬州快速发展史。
学海无涯,“勤”为舟
在旌忠寺社区,成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走进赞化巷1号304室,满头银发的成老正坐在客厅,聚精会神地使用平板电脑翻看新闻,身边摆放着纸和笔,时不时地将重要新闻抄写下来。
“子女淘汰下来的电脑、iPad、手机,都被我们拿过来,平时看新闻。”成老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子女简单教学下,他和老伴很快学会使用电子产品,每天都会拿出来看新闻。
10:00-11:00,读报纸、看平板电脑;14:30-15:30,练书法;19:00-19:30,打开电视,看新闻……虽没落到纸上,但在成老心中,每天的学习已形成固定模式。
城市发展,“喜”为证
知识的积淀,用“诗情画意”体现出来。
成老祖籍泰兴,当过中学化学教师、干过部队文化教员、做过办公室主任,理科出身,心中却始终有一个“诗人梦”。
“退休之后,终于有时间拾起这个兴趣爱好了。”成老咧嘴笑道,迈入晚年,他选择用“写诗”来记录幸福生活,反映扬州的美好变化。
“瓦格轩,紫藤绕,碧竹瘦,古刹钟声悠悠,大雄殿依旧……仁丰怀今昔,老夫忘乡愁。”成老从抽屉里拿出两本手写的诗词本,上面记录了20多年来他为扬州写下的300多首诗词,《水调歌头·邀君古巷游》是成老的开篇之作,描述了仁丰里古巷的优美环境。
瘦西湖、个园、荷园、润扬大桥、大街小巷……扬州的点滴变化,都会成为成老笔下的题材。
成老写诗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看新闻了解扬州变化、赴现场感受点滴细节、回家中妙笔生花。打开其中一本诗词本,随手翻开一页,成老于2002年写的一首名为《蝶恋花》的格律诗,完美地展现了扬州清水活水工程。
“桃花柳絮争相吐,邵伯湖水欢唱瘦西湖……”这首诗的下方还进行了备注,“2002年4月中旬,汤汪污水处理工程以及五条主干道拓宽改造已落成。”
成老坦言,亲眼目睹扬州的快速发展,内心无比自豪。
优良家风,“巧”传承
成老与老伴育有两女一儿。成老爱学习、老伴爱舞剑,子女们常常开玩笑道,“老两口是家中的‘文武状元’”。
“成老的家庭,是我们社区模范家庭,子女孝顺,家风优良。”旌忠寺社区工作人员评价道。
在成老书房里的一个书架上,摆放着一封2014年他写给孙子的家书。当时孙子刚迈入大学,为了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老写下了一首名为《满江红·惜青春》的诗词家书:“风华正茂,莫把那青春丢失;切不可言不由衷,信乱述;谨言慎行求学问,虚度年轮终天迹;且不如,寒窗几年苦,争朝夕,多求索,少电玩,手勤奋,多练笔……”
这封言简意赅却不失风趣的家书,给了其孙子正确的引导,孙子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如今成为了社会栋梁之才。通讯员陈建霞记者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