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京杭运河管理处老职工邵天朗,近日沿高邮至界首新建的运河西堤防汛通道北行,重访30年前在汛前检查中曾经到过的永丰洞。让他惊喜的是,竟在人迹罕至的草丛中发现了“永丰洞残碑”。
残碑
上面还有不少铭文
邵天朗说,永丰洞残碑位于高邮界首镇南郑家墩对河的西堤上(即老运河东堤,又称中堤),石质系汉白玉,上部分已残缺,但下部分铭文能说明建洞的历史背景、建洞的目的、水利科技价值。
扬州水利专家徐炳顺推测残碑铭文(原文为竖排、繁体)为:“……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总渠治淮工程的同时,为……新建‘永丰洞’……不用基椿,既节省人、物、财……之典行范例。……将奠定今后丰产的基础。……年五月日建”。
徐炳顺翻查大量资料后发现,该洞的建设单位是苏北水利局(隶属苏北行政公署)。始建于1951年,1952年5月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孔径宽1.2米、高1.45米。洞身长38米。转盘齿杆式洞门。
1956年高邮至界首新东堤建成后废弃。永丰洞残碑对永丰洞作了有关记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永丰洞
开创扬州运河水工技术新进程
“永丰洞是是苏北水利局(隶属苏北行政公署)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内,扬州境内大运河上的唯一的一座灌溉涵洞,当时百废待举,又值抗美援朝,人民政府看到高邮周山、马棚一带农田灌溉困难,不惜重金,为民办实事。”徐炳顺说。
碑铭文中说“不用基桩”,开创了扬州运河沿线水工技术的新进程(明、清两代在运河堤建涵闸,规定打硪桩为基础),而成为减少工程投资的“典型范例”,反映了水利科技革新与进步。
邵天朗说:今洞虽废,埋入西堤中,但碑乃在,启闭机座遗迹犹存,这段历史应该记住,传承后人,眼前正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期盼有关部门努力寻找残碑的上半部并机座遗迹,进行保护,以保护、传承、利用。
据了解,1949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1953年1月,苏北行署区撤销。存续时间并不长,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还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永丰洞残碑见证和记载的这段峥嵘岁月。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