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思政课堂:听公益团队讲他们的“长征”故事

2019年10月17日 17:53: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一支叫“易思公益”的团队,应邀走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堂。让年轻的“公益达人”各自分享公益经历和心路历程,并与在场学生互动交流,这是该学院今年秋季学期的教学创新实践之一。

  昨天(10月16日)下午,记者有幸“旁听”了这节课。

  “易思公益”是以青年教师、学生为主力,长期致力于偏远乡村幼儿和小学科普的团队。这些向偏远乡村小学输送科学知识的“易思公益”成员,既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又是给孩子们播撒信仰种子的“讲师”。

  王雪是团队指导老师,她从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教学。这门课理论性很强,而且难以顺利掌握,她时常通过一些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有一次,她在家准备实验时,偶然发现女儿对她的实验很好奇,这让王雪萌生了给幼儿做科普的念头。起初,王雪的“幼儿科普”在女儿所在学校举办,后来逐渐慢慢扩展到扬州市区的幼儿园和小学校园里。

  王雪的“科普”传播逐渐有了些名气。她又开始思考,如何组建学生社团,给更多乡村小学上科普课。

  2013年,社团组建时只有8名成员,到今年暑期,已有238位志愿者参加活动。“易思公益”逐渐成长,他们的足迹遍布西藏、贵州、甘肃和苏北农村等地的乡村小学。

  大二学生王丽婷来自甘肃农村,她也是第一个主动将科普小实验带回家乡的学生。王丽婷说,甘肃地区幼儿科普教育近年才起步,缺少相关资源,更缺少百姓的理解。当她利用寒暑假时间免费教乡村小学学生科学小实验时,她不仅受到乡邻们的一致质疑,甚至,老百姓不允许自家的孩子来观看这些科学小实验。

  当她无意中跟王雪老师说起的时候,王雪老师告诉她,“越是质疑,越是说明欠缺。我们的‘易思公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变得有意义。”

  像王丽婷这样的志愿者还有不少,通过“易思公益”的活动,他们在孩子们期待的眼神里,慢慢悟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今年9月,“易思公益”收到了一封来自西藏的感谢信。信中说,雪域高原的第一个希望实验室已正常运行起来了,西藏曲玛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表达感谢。这封信,语言朴实,却让“易思公益”的成员们备受鼓舞。

  “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鼓励。”团队负责人范可妮说,“易思公益”所有的实验道具都是成员生产制作的,确保无毒、无味、绿色、环保。

  此前,团队已和西藏曲玛乡中心小学确定了科普小实验内容,但当他们准备把实验箱寄到西藏时才知道,食用油类、粉末类物质是不可以邮寄的,但他们已经提前准备好了16只调整过实验材料的实验箱。“易思公益”团队成员只能赶紧重新给实验材料分类,整整两天时间,他们才整理出六只新的实验箱,又通过多方渠道,最终履行了承诺。

  “也许每个人的力量很小,但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仰使者’,与偏远乡村小学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左志芳老师这样说道。

  现场聆听的同学纷纷表示对“易思公益”理念的认可和支持,也希望未来自己能成为故事里的主角。

  大一学生小沈说:“原来以为思政课是‘高高在上’,没想到思政课原来就在‘身边’,我觉得,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故事分享,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

  “‘易思公益’一路走来,经历了各种困难,也有过彷徨,但之所以还在坚持,就是靠着信仰的支撑,是信仰在引导着他们。团队成员把对信仰的坚守,落到实际行动上来。”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丁邦东如是说。

  当天,还举行了“红色信仰书单”发布会,为“易思公益”师生提供精神食粮和支持。眼下,他们正着手在长征沿线的乡村小学建立“希望实验室”。

  “面对信息广博、思维活跃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光是在课堂,还存在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鲜活的事例,铸牢理想信念之魂。”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支部副书记武智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充满信心。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公益服务,本质上都是一种‘长征’,是对信仰的坚持。我们一定要坚持让思政课‘活’起来,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在青春火花的碰撞中,点亮他们的信仰,同时,让他们成为传播信仰的力量。”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通讯员/徐晓梅 编辑/韩瑜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