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市江宁区徐慕社区杨家村,不少城里的老人纷纷选择来这里的居民家中养老,也逐渐形成了“寄家养老”的新模式。敬老月系列报道《养老实践看江苏》第二篇,一起来打卡江宁“网红”养老村。
池塘清澈,花香满院,17号上午,杨家村村民童道云正在陪老人王爱娣,在院内的石径上散步。而老人沈瑞林则坐在一楼房间,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童道云家的两层楼房里住着5位老人,其中两位是今年刚刚入住。沈瑞林今年90岁,谈到寄家养老的好处,老人露出笑容:“卫生搞得好,服务态度好,另外环境好。早上起来,洗脸、吃早饭,晚上洗脚、洗脸,服务很周到,跟家里一样。”
像沈瑞林这样选择寄家养老的老人,大多腿脚不便,照护起来比较费力。童道云说,平日里,5位老人都由童道云和她的婆婆照护。虽然辛苦些,但每个月扣除成本,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这比以前外出做保姆要轻松多了。相处久了,童道云和老人们也产生了深厚感情:“有时候他们家里家属带点东西过来,比如肉松,她背着我她给我碗的稀饭里面放点肉,送给我吃。我说总有一顿饭让我吃得泪流满面。她儿子说没事,这是真情流露,因为你对她好。她觉得我好像是一种依靠,对我好像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
采访中,在童道云家中养老的老人纷纷夸赞,哪怕是卫生间的坐便器,都被童道云擦拭得锃光瓦亮。在童道云的带动下,杨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老村”,如今不少村民家中都住着寄家养老的老人。如何统一村里寄家养老服务质量?当地助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世晴说:“老人筛选上面我们是有标准的,首先要进行评估,她合不合适住在村子里边。我们有一个居家服务的手册,按照从环境卫生到医疗服务到老人一般病情的这种观察,我们每天有护士上门,保证老人的安全。”
目前,该服务中心已经培训村民30多人。江宁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李会霞告诉记者,寄家养老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和闲置劳动力,满足老人们对农村生活追求的同时,还可实现对农村困难户的帮扶。李会霞说,对于这种新型养老方式,江宁区民政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探索:“去年我们区政府专门出台了文件,就是加强对养老服务组织的这种补贴力度。杨家村助老服务中心作为我们5A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去年除了可以拿到一次性的35万的建设补贴之外,每年它可以根据绩效考核,最高可以拿到50万的运营补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