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我们的脊梁,我们昂起头,天大的困难我们承担。” 10月20日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新创歌剧《周恩来》在南京江苏大剧院唱响。这是继延安成功演出后,歌剧《周恩来》回到总理家乡江苏后的首次公演。近千名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缅怀思念之情涌心头。
延安演出回来后,歌剧《周恩来》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天也没有休息,一直在研讨打磨,就是为了争取在总理家乡的舞台上呈现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精湛的唱腔、完美的旋律、简练抽象的舞美设计。歌剧《周恩来》让江苏观众耳目一新,激动不已。演出当晚,江苏大剧院歌剧厅里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演出结束时,剧场内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歌剧《周恩来》由著名作曲家唐建平作曲,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编剧,邢时苗担任导演。该剧以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国内经济遭遇极大困难的情况为背景,讲述周恩来总理临危受命,打造国之重器“两弹一星”取得成功;1972年以身患绝症之身,与尼克松艰难谈判,最终达成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5年在病情恶化之际,仍坚持作“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等场景为现实空间,以“湘江之战”“遵义之战”“万隆会议”为闪回空间,并以其少年时所作“大江歌罢调头东”的豪迈诗篇为连接,塑造出睿智坚忍、勤勉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大国总理形象。
演出现场,每当剧中周总理在中国发展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做出果敢决策后,观众中总会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掌声的高潮出现在演出的尾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展现今日中国蓬勃发展的画面——国庆70周年阅兵、“蛟龙”号入水等等,不少在场的观众流下了泪水。 退休小学老师王宁饱含热泪地告诉记者,作为总理的家乡人,一直思念着总理。自己当老师的时候,每每读到《十里长街送总理》,都是忍不住伤心。这部歌剧诠释出了总理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如今,祖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理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南京晓庄学院学生王倩告诉记者,她之前听说这部歌剧在延安演出很成功,一看到歌剧要在江苏大剧院演出,就立刻来了。作为总理家乡人,她很期待这部剧。王倩说,她会将总理那种家国情怀传承下去,多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面对观众的掌声,扮演“周恩来”的演员毋攀说,作为一名80后文艺工作者,扮演周总理是自己的荣光,“演出前,我和主创团队一起研究了很多关于总理的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心和各项素质,不断接近总理的形象。总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祖国和人民,这就是大爱,非常让我感动。”
演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导演邢时苗,给出了他的解释:“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是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的一生满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眷恋。而歌剧这种浪漫的艺术形式,其长处就是抒情。这种抒情性的表现手法,恰好可以传达出周恩来总理的革命豪情,浪漫人格。只要走进剧场,观看这部歌剧,我相信都会被感动。”
主创团队介绍,创作这部剧一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江苏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节点,力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江苏,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从伟人身上寻找我们继续前行的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正是这部歌剧创作的主要意图之一。为了让歌剧舞台上的总理形象立得住,编剧团队精心地对不同时空进行充满意味的剪裁和勾连,几个"站起来"的时刻,凸显了周恩来的睿智勇毅,有所担当。
编剧冯必烈希望通过歌剧《周恩来》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每当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遇到困难的时候,是独立自主、依靠中国人走自己的路,挽救了中华民族——今天中国要发展,就要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5年内,江苏已经接连出品了《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四部原创歌剧。这四部精品歌剧作为国家项目多次赴欧、美、日等海外巡演,获得如潮好评,走出了一条用歌剧这一国际语言讲好江苏故事、中国故事的成功之路,受到全国瞩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栏目。或者下载荔枝新闻、我苏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刘承武 曹鹏 刘聪琳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