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方玻璃水缸里,用石材堆起来“山”,“山”上有花草树木,“山”中有雾、山涧,“山”下有河,河中有小鱼……在扬州大学,有一群学生创业者,专门“玩水族”。不久前,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上,他们获得了水陆缸造景一等奖;创业一年多以来,他们已卖出了不少作品,最高的一件作品,卖了1600元。
这群创业者拥有6项专利
扬州大学动科学院大二女生钱且奇,是这群创业者的负责人。最近,她和创业小伙伴们都很忙,“学习是最重要的,其次要创作作品,还要参加各种比赛。”
这群创业者,有一名博士,其余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并不都在一个专业,有来自动科学院的,有来自商院的,有来自信工的,有来自美院的。
“大家各有所长,一起把‘水族箱造景’这件事玩起来。”钱且奇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水族造景。
当然,创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仅创业计划书,他们就足足写了80多页3万多字。
学校和学院给了这群创业者很多的支持,生产车间、景观设计工作室、养殖室、创业孵化室……这些都是学校和学院为他们提供的;参加各种比赛,如果获奖了,学校也会给予奖励。
老师和学生,是他们的主要顾客
因为是在学校创业,团队将水族箱造景作品销售的第一对象,自然是学生和老师。钱且奇说,很多大学生和老师都喜欢水族箱,比如摆放在寝室里或办公桌上,显得很雅致。
针对同学,他们创作了不少微型水陆缸景观,“缸小,价格又便宜,同学容易接受。”
当然,团队也有开拓校外市场。钱且奇说,他们会把创作好的作品,放在网上展销,“有人看到了作品和价格,觉得合适,就会购买。”
截至目前,团队创作的作品,最高的一件,卖了1600元,“这是个校外的顾客,在网上看到了,直接过来购买的。”
科研研发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钱且奇说,他们这个团队,专注的是“鱼医生保驾护航的智能生态水族造景缸”。通俗点说,就是围绕疾病防控、智慧生态、艺术设计三个板块,以防控鱼病、人工智能、自然美观作为新型水族缸核心竞争力,致力于解决水族爱好者养鱼难、维护烦的痛点。
作为动科水产专业的学生,钱且奇最为专注的,就是鱼病的控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专注领域,如有的专注鱼的繁殖,有的专注景观设计。”
实际上,身处一所高等院校,最大的优势就是科研。团队与扬州大学水产研究院先后开展了观赏鱼的繁苗与套养新技术、观赏鱼虾营养需求与新型添加剂、水产微生态制剂与水环境保护、水产病害病原特性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获得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4项。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逐步建立起专利群壁垒。”钱且奇说,通过这些科研,他们建立起了育种鱼苗无病源、鱼饲料防控鱼病、测菌杀菌等防控机制,形成了对水陆缸造景的技术支撑。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