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代评话大师康重华,全国名家在扬同台说《三国》

2019年11月03日 06:58:00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火烧赤壁谁怀古,满台风雷作战场。在中国曲艺的各类表演形式中,《三国》的题材之广,表演之丰,让人叹为观止。11月2日晚的扬州市音乐厅,就上演了一场中国曲艺的《三国》会。扬州评话、扬州弹词、京韵大鼓、苏州评话……这些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都是向一位评话大师致敬,那就是康派三国传人康重华。

  这场名为《百年华章——纪念康重华诞辰一百周年专场演出》,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曲艺》杂志社、江苏省曲艺家协会指导,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文联主办,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扬州市曲艺家协会承办,扬州市音乐厅、扬州发布协办。

  全国《三国》汇扬城

  康重华(1919-1998),康派《三国》第三代传人,15岁从父学艺,17岁登台演出《三国》,以“三把火”闻名,《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等,说表字正腔圆,细腻流畅,表演潇洒脱俗,引人入胜。

  这场纪念演出的开场,是弹词开篇《百年华章》。“曲坛百年写华章,康派三国意深长。三尺书台藏乾坤,一方醒目震维扬”。清丽委婉的弹词唱腔,将康派三国的传说,一再传唱。

  在扬州评话的历史上,康派三国,王派水浒,堪称两座高峰。而在王派水浒一代宗师王少堂刚刚走入书场时,他在教场说书时,遇到的“对手”,恰恰就是康派三国的创始人康国华。这一代老少对垒,结果不言而喻。而让年轻的王少堂,从失败中醒悟到,什么叫做“扬州评话”。而马伟表演《教场问道康国华》的故事,说的就是两人之间的故事。无论是康国华的“满台风雷吼,全凭一张口”,还是王少堂的“书到知羞处,才知艺不高”,两位前辈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打动人心。

  袁国虎来自四川,有着“巴蜀火嘴”的美誉。在四川曲艺中,《三国》题材也是比比皆是。袁国虎和刘芓君的双档评话,将一段《蒋干讨差》的故事,说得惟妙惟肖。特别是两位演员,充分运用了评话艺术的“跳进跳出”技巧,让观众们在传统和现代中不断穿行。

  78岁的沈荫彭,说了一辈子的扬州评话。虽然身材不高,但是书台之上,那就是谈笑风生的诸葛亮,那就是左右为难的鲁肃,在《三国》经典《草船借箭》中,她的表演细腻到位,细节传神,令人惊叹。而从沈荫彭开始,扬州曲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好几位说《三国》的曲艺演员,都是“女三国”,姜庆玲、谭敏、殷健三位“女三国”的表演,将一段《打黄盖》,说得妙趣横生,说得淋漓尽致。

  当然了,在正常演出中,还有夏炎带来的京韵大鼓《赵云截江》,吴新伯表演的《弟兄古城会》,都是不一样的《三国》风情。

  外孙女首次说评话

  在今晚登台演出的演员中,有一位的身份有些特殊,那就是扬州弹词演员刘芓君。她也是扬州曲艺界,首位牡丹奖“新人奖”的获得者。而她的另外一重身份,就是康重华的外孙女。如今,她能够走上曲艺演员的道路,也是受到了外公的影响。

  “小时候,我在高邮实验小学读书,学校距离外婆家比较近。每天中午放学,我都到外婆家吃饭。每次吃完饭,就听到外公在家里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时候我也不懂,就只知道外公又开始说书了。他那时候自己用磁带录音,不像是在书场中说,状态更加松弛。”刘芓君回忆道。

  耳濡目染中,刘芓君也常常听到康重华说一些评话《三国》中的故事。比如外公说,光是笑声,每个人物的表演形式都不一样,张飞的笑叫做“撕布笑”,顾名思义,就是笑声豪爽利落,还有些毛毛糙糙,如同撕开布匹的感觉;而曹操的笑叫做“闷葫芦笑”,笑声闷着,不会过于外放。刘芓君还记得,外公表演过“闷葫芦笑”:“外公笑的时候,开始声音是闷在里面,逐渐又放了出来,最奇妙的是最后又能收回去。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这就是康派《三国》的精髓啊。”

  “这次演员,邀请了很多全国说《三国》的名家,同台说《三国》,就是向康重华,以及康派三国致敬。接下来,还将举行专题研讨会,深入传承康派三国在扬州的传承。”扬州曲艺研究所所长姜庆玲说道。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