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地处长江奔流入海的襟怀中,千百年来他一面伸展双臂接纳上游奔腾而下的滔滔长江水,一面又昂首挺胸迎接潮起潮落的大海潮汐,而张家港的崛起也有着长江一泻千里,勇往直前的豪情。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精神,提到张家港精神,不得不说一个人——秦振华。
14年的奋斗,开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2年,常熟和江阴各自划出若干偏远的“公社”设立沙洲县,1986年沙洲撤县建市,成立张家港市,这样一座年轻的城市,经济曾长期在苏南地区垫底。
1978年秦振华出任沙洲县杨舍镇党委书记,那时候的杨舍虽然是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但是镇区面积狭小,环境脏乱,镇办企业几乎是空白,全年工业产值不到450万,是苏州所有城关镇中底子最弱的一个。当时秦振华就下了决心,不蒸馒头争口气,底牌不好,我们就换一手好牌重来。
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秦振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率先大力办乡镇企业。能人贤人用起来,乡镇企业办起来,外贸工业搞起来,村镇建设动起来,杨舍精神树起来。
14年砥砺奋斗,到1992年秦振华离开杨舍的时候,交给杨舍百姓的,是一个荣获全省第一个文明卫生镇,“五杯”、“七杯”竞赛位列苏州166个乡镇前列,名列苏州表彰的八颗星典型之首、全国百强镇排名第七的杨舍。1992年,杨舍镇在整个苏州26个城关镇中排名第一,这是秦振华打下的基础,杨舍也是“张家港精神”的发源地。
28个全国第一,创造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
1992年秦振华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当时的张家港全市财政收入仅2.25亿元,他一上任就摆下擂台,响亮提出“三超一争”: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这个口号搅动了苏南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也受到了外界的议论和质疑。
“干工作就要争第一,没有争第一的勇气,第二、第三也争不到。”这是秦振华的口头禅。“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依靠“张家港精神”,一幕幕石破天惊的威武大剧不断上演,新建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的张杨公路,抢建全国第一个内河港型国家级保税区,建设全国第一条步行街,创下28个“全国第一”。秦振华带头苦干实干,为张家港的建设书写出一段又一段新篇章。
“我们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先下手为强!”
在当时,全国不少港口都在申请国家级保税区,然而,远离城区、缺少配套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使得张家港在申报竞争中,起跑线就比别人低了一大截。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抱回保税区这块金字招牌,秦振华说,关键在一个“抢”字。
当年一场四千人大会拉开了保税区大决战、大建设的序幕。3个月的时间,保税区区内4.1平方公里被用铁丝网围了起来,1284户人家拆迁完毕,6个月的时间,苏州完成了区内“五通一平”,9个月的时间,保税区封关运行。秦振华说:“我们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先下手为强!”
最终,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花落港城。在“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十六字精神的激励下,秦振华带领干部群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张家港速度”。 张家港保税区的建成,带动了张家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乃至带动了中下游、苏锡常地区的经济发展。
“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事业、有利于百姓,就要大胆干、大胆闯”
1992年,刚上任没多久的秦振华带着张家港市“一班人”沿着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路线去广东考察,当时他就提出了“大路大发,小路小发,无路不发”的口号。在回来之前,秦振华就在机场停机坪紧急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把修建公路的决定传达给留守在家的市长沈澍东,当天就开始筹备。
干事创业只争朝夕,张家港就是抢时间,抢速度。但是在当时,资金严重短缺、工程量浩大、施工难度极高,很多人都说秦振华太超前了,甚至有人指责他:“小城市有必要建这么宽的路吗?”
但是秦振华认准了,“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事业、有利于百姓,就要大胆干、大胆闯”,凭着这样的初衷,秦振华顶住了种种怀疑和非议,短短一年时间,全长33公里双向八车道的张杨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港城东西交通的大动脉,构建了港、市相连的枢纽,而这也成为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
“要把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
秦振华深感百姓只有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城乡一体,才算真的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响亮提出了张家港“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港口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要把农村变成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
他带队南下珠江、深圳等地参观学习,并借鉴新加坡经验,请来著名专家吴良镛等,按照“品味要高、造型要美、生态要好、居住要舒适,五十年不落后”的要求编制市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一幅美丽蓝图在港城大地展开。
张家港步行街今昔对比
在秦振华带领下,张家港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城市步行街,全国县级市第一家从长江深水处取水的65万吨自来水厂、498万千瓦发电能力的电厂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历史性地解决了张家港水患电荒问题。在全国第一个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创下了28个全国第一。而随着一批民生、教育和文化项目的实施,百姓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995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张家港速度”、“张家港经验”、“张家港精神”享誉全国,张家港精神也成为张家港的城市之魂、力量之源。
退休21年走遍全国, 奉献一片矢志为民的赤子情怀
如今,秦振华已经年过八旬。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把宣传“张家港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协作作为自己的“新战场”。秦振华认为,张家港的发展,是靠自己的双手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张家港精神”不是一招一式的方法创新,而是根植于发展实际,适时适地、求新求变的思维创新,是硬碰硬干出来的!“张家港精神”的核心是自加压力,是一股自己要做、要闯、要干的昂扬斗志。“张家港精神”的要义是敢于争先、实干创业,是一股敢为人先、敢争第一、敢闯敢冒敢担当的革命豪气。“张家港精神”的根本是以人民为中心。
多年来,他应邀赴全国各地作了400多场报告,每次都是分文不取。为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他曾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等地作报告70多次。为落实省委南北挂钩、支持苏北发展的战略部署,他数十次赴宿迁、淮安、盐城、泰州等地区调研,推动张家港骨干企业到苏北地区投资兴业,投资项目达28个、总额70.67亿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二十一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他把张家港精神传遍大江南北,希望能把致富的经验带给还未脱贫的地区。秦振华说:“我这一生做了许多事,其目的也就四个字:发展、富民。我们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办实,把老百姓当亲人,事业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我们也在奋斗中收获了幸福。”
人退志不退,位退心不退,这是秦振华的生动写照。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不忘的是共同富裕,坚守的是一心为民。
张家港,这座几十年前由“边角料”拼凑而成的县级市,如今的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县级市前三甲,2018年张家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2019年10月23日,张家港市新时代“三超一争”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誓师大会召开,张家港人再提新时代“三超一争”,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张家港人,再一次自加压力,把自己推上了区域竞争的“新赛道”,再次搅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张家港精神又一次成为最强音。
在时间的长河中,两场誓师大会遥相呼应,张家港精神一脉相承,而这也成为这座城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城市之魂、力量之源,而秦振华,用他的满腔热血,继续践行着“最美奋斗者”的使命担当。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