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湖:忧居变优居、将就变讲究、希望变兴旺!农房改善改出苏北新农村!

2019年11月23日 16:11:52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走进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湖畔旺屯新型社区,只见一排排徽派别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从孙集村搬迁来的杨大妈正在自家院子里翻晒被褥:“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湖畔旺屯物业工作人员陈明俊告诉记者,该社区一期共216套住房,用于安置吕良镇孙集、花园、张坝等7个村农户,已入住190户。紧邻一期,东面占地195亩的二期共计375套低层农房已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正在紧张施工推进中。

  2018年9月以来,金湖县已签订自愿搬迁协议15453户,超额完成了五年搬迁序时任务,其中今年完成签订自愿搬迁协议10036户;完成宅基地复垦10270亩;20个县级农村新型社区已有17个完成规划、12个开工建设,在建房屋5163套、交付1816套。成批入住、加快建设、群众满意,金湖农房改善项目呈现出高效实施、递次推进、宜业宜居的良好态势。

  “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百姓‘忧’居变‘优’居,‘将就’变‘讲究’,希望变兴旺,努力使金湖农房改善工作走在淮安市乃至苏北前列。”金湖县委书记张志勇一番话,道明了该县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的初衷和方向。2019年,在两年前提出用5年时间、引导3万农户进城入镇留乡、建成20个县级农村新型社区的“5320”工程的基础上,该县站位再提高、思路再创新、措施再加码,提出了“五年目标三年干,打造苏北新样板”的新目标、新要求,尽早地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10月28日,在宿迁市召开的全省农房改善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该县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其创新推进农房改善工作的做法得到了肯定并推广。

  怎么搬迁安置?多政策实惠利民为安居

  在前锋镇白马湖通湖大道东侧,占地134亩的白马湖渔港小镇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200多名工人紧张施工中。“等这批房子建起来,我也能住上小洋房了!”站在工地外围,该镇低收入户唐兆兵笑逐颜开。肢体残疾的他,常年和老母亲住在两间破旧的小瓦房里,这次县里农房改善项目兜底,给他家安排了一套78平方米的房子,让他喜出望外。

  安居方可乐业,安居方可发展。解决老百姓“住房难”“住房差”的问题,是实施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的根本出发点。金湖县根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确立“先建后搬”总体思路,在搬迁安置上,综合考虑老百姓的真实意愿、承受能力等各类因素,除允许农户在规划保留村庄自建房外,还制定了购买本镇社区安置房、县城社区安置房、定向销售商品房、商品房,以及货币补偿等5种搬迁安置形式供农户选择,并明确不同安置方式的补贴标准,最大限度满足农户的意愿和需求。

  尤其是对于低保户、困难群众,金湖县建立了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对唯一住房、唯一宅基地的住房困难户,政府给予6万元保底补偿;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和65周岁以上老人可以申请免费解困房,保证困难群体也能住新房、住好房,真正做到改善困难群众住房一户不漏。

  人往哪里去?多层次规划布局挖“金矿”

  在湖畔旺屯社区门口,记者巧遇孙集村村民郁在梅骑着电瓶车去上班。“每天准点上下班,我们也是拿工资的人了。”身穿工作服、一袭齐整的秀发,50多岁的郁在梅干练利索,说起话来也是直率爽朗。

  郁在梅是在离湖畔旺屯社区四公里远的白马湖景区上班,每天除除草、浇浇水,一个月能赚两千多块,再加上家里土地流转的一万块钱,一年收入就有四万块钱,家里装修的有模有样,衣食也无忧,村里人都说她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湖畔旺屯南傍金绿源生态园,北依白马湖景区,附近还有三园农庄、东方园林,这些发展红火的产业项目,成了湖畔旺屯社区农民就近务工挣钱的好去处,据了解,该社区仅在金绿源生态园常年务工的就达60多人。

  “人往哪去”,才能让农户住得好、住得长久?这是金湖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该县创造性推出“532”方案,即:引导50%人进城、30%人入镇、20%人留乡,灵活举措,让进城、入镇、留乡的农户能在家门口就业。按照“鼓励进城”的原则,在县城规划3处农民新型社区,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农民生活习惯和家庭需求建设,可吸纳1万多户进城,让农户共享城市就业及教育、医疗等丰富资源;立足靠城、靠镇、靠园(景)区“三靠近”原则,经过全县上下三轮反复比选,确定建设20个县级农村新型社区,可满足1万多户入住;同时,通过提升非政府驻地集镇老社区品质,整理原“七所八站”、学校、卫生院等闲置建设用地,规划打造一批以塔集黄庄等为典型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以特色田园乡村游吸引游客、兴办旅游产业,让村民“坐在家里”捞金。

  房子怎么建?多样化改善住房保质量

  “这可是民生工程,一点都来不得马虎!”在前锋镇白马湖渔港小镇项目施工现场,一批钢筋刚进场,项目监理单位、江苏省建友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专业监理工程师李书祥正在配合建设单位做取样送检。他说,不仅原材料,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都是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的质量目标实施的。

  前锋镇副镇长张玉峰介绍,渔港小镇是前锋镇在白马湖片区重点打造的居民安置点项目,其设计、建设、监理等五家单位均通过网上招投标确定,由具有甲级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工程全过程质量、进度、安全管理。县质检站、建管中心等专业技术部门,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也经常入场查看,对工程建设质量全程监督。“这房可比我们自家盖的要结实多了!”在前不久开展的三季度现场观摩活动中,村民代表们都对工程的质量竖起了大拇指。

  金湖县住建局副局长、农房办副主任缪全表示,工程质量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关键,作为全县首批农房改善的重点工程,渔港小镇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具有一定代表性。据介绍,该县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统一由该县国资管理中心牵头,县国资、水投、交投、金鑫等平台公司参与,实施市场化运作,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农村新型社区。在渔港小镇前阶段基础验收中,该县质检站对其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钱从哪里来?多渠道统筹参与巧化解

  三年改善三万农户的住房条件,是金湖农房改善工作自我加压确定的目标。金湖县非税收入局局长王红球介绍,三万农户住房改善,涉及到搬迁、新型社区建设、基础配套等多项工程,经费是最基本的保障。那么钱从哪里来?

  “项目投资量大,但远期收益是有保障的。” 10月26日下午,在位于金湖县城以东的九里花园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期工程已全面铺开,六栋高层已建起三层,另有六栋均已出正负零。负责该项工程的金湖县国资公司副总经理柏春阳介绍,九里花园项目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总投资4.46亿元,预计通过安置房安置、商铺交易等可回笼资金3.34亿元,待搬迁土地复垦指标交易可回笼约2.30亿元,公司尚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为保证工程建设所需土地和资金,该县细化年度搬迁复垦计划,确保退出的宅基地全部纳入国土土地整治后备资源库,并利用搬迁出的土地指标“反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去年至今年上半年,集中力量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新增耕地9044亩,报征土地2930亩。其中2018年仅实施搬迁的5417户,就可以有效盘活近8000亩宅基地资源,为农房改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县国有平台公司结合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申报专项贷款12亿元,通过引进淮安水控、中尚集团等有实力的公司带资建设、农户投资参与等方式解决前期资金不足问题,有效保障了农房改善工作顺利推进。“参与农房改善项目建设,体现了国有平台公司服务民生、贡献社会的责任担当,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出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让百姓搬的开心、住的舒心、住的幸福。”金湖县常务副县长吴佩坤表示。
  (来源:淮安新闻网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