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19年11月22日
来自启东的沈洪兵教授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洪兵,男,1964年5月生,江苏启东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09),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1),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6),教育部科技部学部委员(2016)。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致力于环境与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肿瘤的遗传易感性、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计划,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资助。目前累计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NatureGenetics通讯作者论文6篇,他引9000余次,连续入选(2014-2017)Elsevier“医学”高被引中国学者,H指数54。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件(第1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一等奖4项。
扎根江苏沃土,潜心肿瘤科研
作为一名江苏人,1999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博士毕业后,沈洪兵决定回到江苏,选择在母校南京医科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这一待,就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他的头衔一直在变化,从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普通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再到如今的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而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待医学研究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
作为江苏省恶性肿瘤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沈洪兵多年来致力于肿瘤研究,尤其是对肿瘤分子的基因组学研究。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中国排名前十的肿瘤病种发病率、死亡率总体情况
正如沈洪兵所说:“我国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以江苏为例,每四个死亡病例中,就有一个是恶性肿瘤。”
肿瘤的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遗传因素,这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比如大气、室内环境、水体、食物污染等。此外,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也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不仅在中国,恶性肿瘤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30%,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的60%,可见中国肿瘤防治态势之严峻。
面对环境污染所引发的肿瘤高发病率,沈洪兵提醒,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已迫在眉睫。“政府要带头保护环境,所谓青山绿水,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限酒,定期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这些对预防肿瘤、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都非常有益。”
瞄准“靶向基因”,专注“精准医疗”
关于肿瘤的治疗,沈洪兵表示,近年来建立在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大数据)基础上的“精准医疗”发展迅速。简言之,即通过基因修复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增加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最大有效性和副作用的最小化。
由于靶向抗肿瘤药抗肿瘤效果好,副作用低,在欧美国家这已成为肿瘤的主要治疗药物,化疗药物正逐步被替代和淘汰。“实际上,靶向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
以肺癌为例,他谈到:“在肺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靶向基因。根据这些基因,我们研发了相应的靶向药物。这几年,靶向药物研制发展得很快,肺癌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会通过化疗或透析帮助病人延续生命,而这实际上会对患者的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在此次论坛上,这些医学界大咖就如何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避免毒副作用对肾脏的损伤,展开集中讨论。“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所以这次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聚到一起,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是非常有价值和有必要的。”
完成全国首个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助力建设“健康江苏”
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让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这些年,沈洪兵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对8000余名肺癌患者和9000余名健康人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比较后,成功筛查出6个肺癌风险基因位点,其中4个位点是首次报道的中国人群肺癌易感位点。据介绍,该研究是第一个中国人群的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是目前研究常见的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性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项研究成果不但填补了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中国人群数据的空白,而且对深入研究肺癌发生的分子机理、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等具有重要价值。这些肿瘤易感基因的发现,有助于确定哪些是高危人群。”沈洪兵谈到,根据人体携带的易感基因,可将人群划分为是高、中、低三类危险人群。“划分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多年来,沈洪兵不忘初心,一直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医学研究工作者的使命,致力于推动江苏医疗发展。身为本土的肿瘤研究专家,他表示,近年来,江苏的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在人均期望寿命、传染病控制、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当然也要看到,我们还面临着很多艰巨的任务,肩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他表示,《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仍然需要政府部门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来源:启东日报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