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台阶 再创新辉煌】第五篇:文化精品催生“江苏现象”,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

2019年12月06日 16:28:4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4年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殷殷寄语: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江苏的发展因为独特的文化品格而内力绵绵。这五年里,江苏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江苏新闻广播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今天推出第五篇:文化精品催生“江苏现象”,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

  1020号,江苏大剧院歌剧厅,原创歌剧《周恩来》亮相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与江苏观众见面。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自2014年以来,江苏连续打造《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周恩来》5部原创歌剧,造就了中国原创歌剧界的“江苏现象”。著名作曲家唐建平认为,江苏目前已经积累了非常可观的歌剧力量,“这些题材都是江苏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也是非常好的歌剧题材。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我们的《运之河》一完成,马上被邀请到欧洲意大利,这样的歌剧发源地去演出;我们的《鉴真东渡》在日本首演,获得巨大的欢迎,半年之后又被邀请又去。江苏歌剧已经国际化亮相,给中国歌剧艺术带来非常好的影响。”

  一度面临“有高原、无高峰”困扰的江苏文化,在近五年里,精品生产集群发力,以精湛高超的艺术表达,传播江苏经典优秀文化,建立起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歌剧领域之外,江苏还可以列出一长串的文艺精品目录。长篇小说《推拿》《黄雀记》等获得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诗集《沙漏》等获得鲁迅文学奖;淮剧《小镇》、苏剧《国鼎魂》获得“文华大奖”……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有感而发,“江苏实际上一直是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伸向生活就是去找新的东西,去找新的感觉,去挖掘新的潜力,去拓展新的可能性。”

  而为了让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更好地惠及民生,这五年,江苏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全省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802个,覆盖率达到97%。在扬中基层文化站工作近二十年的梅鑫说,“这几年来,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文化园、博物馆多了,来自基层的作品多了。像我们扬中现在每个村都有了自已的演出队伍,他们用草根文化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内涵。”

  普惠性的解决只是第一步。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和含金量提高了,才能让文化的“源头活水”流进群众的“田间地头”。2016年,南京、苏州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繁荣演出市场、引导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南京市拿出1500万元用于“票价直补”,对入选剧目进行补贴,市民购票可享受最高达50%的补贴。

  江苏还广泛开展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活动,深入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持需求导向,江苏还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开展订单式服务,确保文化服务与产品“适销对路”,尊重老百姓的“文化选择权”。在江阴璜土镇常泽桥村,江阴市锡剧团精心编排的精彩节目,就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好好过了把瘾。大家纷纷表示,“看了歌舞,像锡剧我也是很喜欢的,甚至像我女儿,小孩子都喜欢。节目也很精彩,希望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记者手记】

  吴韵汉风、水韵书香是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禀赋。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倡议,江苏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江南文化、“一带一路”原创文化交流品牌,文化标识更加鲜明。这五年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江苏文化建设新动向,更为难能可贵的还在于,江苏不断推出实际举措,务实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新“坐标”带来新任务,而随着政策举措深入推进、落地见效,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脉搏将更加强劲。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