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台阶 再创新辉煌】第七篇:民生建设 撑起群众“幸福伞”

2019年12月06日 16:42:0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江苏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五年来,全省上下围绕总书记的要求,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一步一步把总书记勾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江苏新闻广播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今天推出第七篇:民生建设  撑起群众“幸福伞”。

    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三楼病房里,村民魏长兰正在病床上休息,她刚做了痔疮手术。老伴张哨明告诉记者,魏长兰患痔疮数十年,这次通过卫生院邀请了市中医院肛肠科专家做的手术,从预约、看诊、术前检查到开刀,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一个是方便,离我们家五分钟路程,更重要的是省钱,我们也了解过的,一般的正常要一万块钱左右,现在最起码要省了一大半,两三千块钱。”魏长兰告诉记者。

    世业镇,浩浩长江中的“一座小岛”。过去,这里的老百姓“既怕病要命,也怕交通要命”。如今,世业镇卫生院带给居民的“健康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小病不出岛”已变为现实。

    都说“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扶贫办提出“希望宿迁能够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全国探索引路”。为此,宿迁研究出台了大病补充保险制度,由政府全额出资,按每人每年80元标准,为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投保。

  76岁的宿迁市民罗用武告诉记者,就在去年,老伴被查出患有食道癌,手术费需要10万多元。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工作人员来到他家,帮助他完成了低收入户登记。经过城镇医保、大病保险以及大病补充保险三重报销后,原本十万多元的医疗费用只花了五千多元。“通过政府给我们投保大病补充保险后,我们得到了17654元的大病补充保险。如果不是政府,党和国家的政策,给我们做这个补充保险,也就是老太婆这个病就放弃,没法再治了。”

    2016年以来,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健康扶贫,拓展医疗保障渠道,资助低收入人口免费加入基本医疗保障,同时,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县域性的一站式结算平台,让低收入人口“看得起病”。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这五年来,江苏一方面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我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0多所。另一方面,为解决“三点半接孩子”难题,全面推广课后服务。以南京为例,接受服务学生数从近6万人增至 9.6万人,为接受服务家庭节省支出超过9亿元。同时,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去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推出《江苏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围绕“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全省性专项督查,“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和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入学、超纲超前教学及考试排名,切实从源头上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棚户区改造一直以来是住房保障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南京市秦淮区中牌楼片区,曾经是秦淮区最大棚户区,房屋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多。居民张建和徐睦邻说,“七八月份都漫水,还是八几年盖的,不能谈环境,旧房换新房,环境肯定不一样,以前电线跟蜘蛛网一样的。”

  截至10月底,江苏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5.54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11%。住有所居,有家的感觉真好。

  民生保障撑起群众“幸福伞”,这份有温度五年答卷,让民生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 

  【记者手记】

  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有效途径。从"头等大事""关键小事",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书写好“五年答卷”,就要补短板强弱项,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江苏正在进一步对标找差,把小康建设抓得更加扎实过硬,确保实现低收入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姜奇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