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谱写了一曲曲绚丽动人的诗篇,也造就了众多水乡古镇的历史与繁华。吴江区平望镇就是其中之一。
平望,取自“天光水色,一望皆平”之意。千百年来,平望与大运河相依相守,积淀了厚重的运河文化。古老的大运河也在沧桑的岁月中,见证着平望的变迁、守候着平望的安宁。“此间况有京杭旧河,吴淞正源,所多胜迹,常亦妍喧。”苏州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尧在《平望赋》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进入新时代,平望枕着古运河的荣光,昔日的水路交通枢纽正以开放、包容、多元的发展态势实现“华丽转身”,布阵以 “运河+” 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璀璨遗存,厚植运河文化根基
镶嵌于苏杭之间,卧枕于吴江腹地,便利的水陆交通勾勒出平望曾经“烟火万井,商旅千樯”的繁华盛景,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质:既凝聚了江南水乡的精致秀美,也融合了吴风越韵的大气古朴。古运河贯穿全镇,千百年来格局未改,造就了平望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吴王张士诚筑平望土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大将常遇春讨伐张士诚破平望城,自此设平望镇。宋元年间,平望便“两岸邸肆间列,以便行旅。明初居民千百家,百货贸易如小邑”,明代弘治成化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平望“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堪与苏州的枫桥镇相媲美,有“小枫桥”之美誉。
如今,走进大运河平望段,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古朴的安德桥,展现了“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的雄姿;秀丽的莺脰湖,相传为春秋时范蠡所游五湖之一,留下“湖水波平,一片空明莺脰碧”的美景;古刹小九华寺,是近代名僧太虚法师出家之地,佛光虹影、暮鼓晨钟,千百年来“香市”流传;粉墙黛瓦司前街,古朴民居贴水逶迤,运河古镇的市井雅趣风韵犹存……一河一湖一街一桥一寺一园,无不引人入胜。目前全镇仍完好保有1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文物古迹。
平望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不仅本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古代和近现代人物,两千多年来,也与不少名人志士结下不解之缘。唐代诗人张籍、书法家颜真卿,南宋诗人杨万里、陆游,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清代理学家顾炎武等,曾经都沿着大运河的足迹,来到了平望,或寓居或游历或讲学或为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迹和政绩。
精雕肌理,重塑运河古镇形态
2018年10月,《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公布,保护规划范围是平望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33.5平方千米;历史镇区面积45.7公顷;历史文化街区11.8公顷。保护规划以将平望打造为历史人文浓郁、湖岛风光独特、宜居宜旅的运河古镇为定位,建立镇域、历史镇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遗产四个层面的保护体系,保护镇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以历史镇区为核心,河湖和聚落完美融合的有机整体。
千百年前,平望在古运河的流淌中应运而生;千百年后,平望必然在保护大运河的响应中,迈向新的辉煌。在古运河的保护上,平望讲究有章有法,全镇紧扣“全线保护、点位开发、三生融合、文旅一体”的总体要求,突出先定位而后定型、先传承而后传播、先生态而后生活、先品质而后品牌,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悠久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平望灿烂的文化遗存,古遗址、古建筑、古街道以及名人故居等如璀璨明珠散落在运河沿线。为系统推进平望的开发与保护,平望设立了古镇保护开发委员会,以建筑细胞微更新、点穴式改造等软手法,精雕细琢古镇形态,精细修复古街肌理,精心恢复文物原貌,对安民桥、小九华寺等一批历史古迹进行系统的修缮和建设。2017年2月,平望镇获得“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在做好空间载体保护的同时,平望由内而外地塑造形象,将运河文化深植进运河人家的血脉。2018年11月,第六届“平望杯”中华灯谜邀请赛、中华“运河文化”灯谜会猜暨首届“红运平望”党建灯谜展在平望举行,今年持续举办第七届,围绕平望名胜古迹、运河风光、历史人物等创作的谜题,也让平望“灯谜”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发扬。至今,平望已有超过20多种地方手工艺、风俗、传说和戏曲被保护传承下来,其中辣油辣酱、乳黄瓜制作、平望扬歌等更是渗透、影响着平望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曾在《城市规划》中指出:“平望是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中,传统运河空间尺度保存最好,城镇与运河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一座。”
“运河+”,传承运河文化基因
2018年11月,首届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峰会在平望举行,峰会以“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为主题,纵论新时代运河城镇产业升级、发展战略和跨区域协作,并发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平望倡议》,呼吁运河沿岸城镇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共同描绘一幅新时代的运河繁华图。
今年11月15日,2019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平望峰会举行。本次峰会以“顺应国家战略 传承运河文脉”为主题,深入挖掘长三角运河城镇的文化精髓和当代价值,探讨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略,实现长三角运河城镇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平望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度挖掘、整合古运河、古桥、古街、古寺等历史文化资源,运用繁盛“运河+”城镇发展的综合举措,将运河基因继续传承,力求走出一条运河古镇特色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之路。
2018年9月,首届中国(平望)运河青年文创挑战赛开赛,平望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入优秀文创项目,打造运河书屋、运河文化展厅等功能业态,着力推动运河文化旅游、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为后续发展注入清新强劲的动力。今年,2019吴江运河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第二届中国(平望)运河青年文创挑战赛,大赛作品在更深层次挖掘了平望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为平望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当前,围绕运河文化,平望镇正积极布局“运河+”全域旅游新模式,致力于实现新时期运河价值的最大化。“运河+生态乡村”,平望在庙头村打造具有后港特色的田园乡村游;“运河+健康养生游”,利用大龙荡体育公园,设计养生游线路;“运河+禅学佛教宗寺游”,以小九华寺为核心,发展宗寺游;“运河+亲子游”,结合冰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绘画颜料特色,探索绘画、工坊魔方的可行性;“运河+工业游”,利用镇上红双喜等名企效应,开发运河与名企“互动”项目……“运河+”概念具有无限想象空间,也赋予了平望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承历史底蕴,赋运河新篇,扬时代风帆,泽一方乡土。新时代的发展画卷缓缓展开,平望正以傲人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