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等不起 我怕来不及——发声者】凝固的记忆,我们不曾忘记

2019年12月09日 20:22: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82年见证如斯,幸存者正在凋零,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78人。历史不会逝去,声音终将永恒。在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江苏新闻广播&我苏网推出国家公祭特别策划《他们等不起 我怕来不及——发声者》,致敬为保护和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而奔走发声的人们,致敬每一个不屈的灵魂。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6个星期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命丧铁蹄。

  幸存者倪翠英追思:“把我爸爸打死在地上……”

  幸存者石秀英回忆:“把我哥哥拽上车子……”

  幸存者夏淑琴追念:“我家九口人被活活地杀死了七个……”

  马月华、陈素华、伍正禧、刘兴铭、佘文彬、黄卓珍、王福义、史桂芳、万秀英、杨桂珍、朱惟平、胡信佳、金茂芝……2019年他们相继去世,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78人。


(常志强在南京小王府巷指认当时亲人被日军杀害的地点)

  这是一个男孩背负一生的血泪记忆,亲眼目睹一家九口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目睹了刺刀下的母亲用最后一口气哺乳着危在旦夕的弟弟。这个男孩就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那一年他9岁。常志强回忆:“我妈妈挣扎着拼命地拽衣服,把衣服拽下来给我弟弟吃奶,我弟弟趴在我妈妈面前拼命吸奶。在他吃奶的时候,我妈妈一呼吸,刀口就冒血泡。”


(常志强和女儿常小梅在家祭中向当年遇难的亲人献花)

  “后来,他们的尸体被红十字会就近收埋在王府园后面的菜地里,我问当天收尸的人,他们说有个小男孩趴在死去的母亲乳房上吃奶,奶水泪水鼻涕,结成了小冰块,母子冻在一起怎么也拉不开……”多年以后,中国美术馆的一场论坛上,念完常志强的这段证言,国际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转过头去,哽咽着许久未语。


(以幸存者常志强的悲惨遭遇为原型创作的一组雕塑《最后一滴奶》)

  常志强,留给吴为山太过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联系始于2005年,吴为山受邀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群雕,开始寻找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常志强的讲述让他深为震撼,继而决意用雕塑将这段悲惨记忆固化。

  一刀一锤,一手一指,名为《最后一滴奶》的作品诞生了。吴为山介绍:“以常志强的亲身经历来表现的这一组雕塑,这个题目叫《最后一滴奶》。我写了一段文字,寒冷、惊恐将这哭僵的孩子凝冻!可怜的宝宝怎知母亲已被捅死,血水、乳水、泪水,结成永不融化的冰!”


(2007年,吴为山在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

  艺术的诉说不止于此。那两年,吴为山仿佛憋着一股子劲儿,躺在雕塑架下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几度晕倒。刀砍、棒击、棍敲、手塑,因悲愤而成的速度与力量,在斗室空间无声地呐喊。凝固的语言仿佛让这些冤死的灵魂复活,在悲苦中告诉全世界,我们的民族曾遭受过的苦难。

  主题雕塑《家破人亡》高11.5米,表现被凌辱的母亲悲痛至极,无力地托着蒙难的儿子,麻木地向天呼号,屈辱而不屈服的形象。

  主题雕塑《逃难》共有10组,计21个人物,是吴为山饱含着热泪和激愤,感受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悲痛而倾情创作的。

  《冤魂呐喊》是一座被劈开的山,一边的山顶上一只手直指苍穹,一边的山体上被绳索捆绑的人群密密麻麻,即将被屠杀。人们通过这道死亡之门、屠杀之门,走进那段历史。

  8米高的“胜利之墙”上一个大大的“V”字贯串始终,底部昂首吹军号的中国军人脚踏日军的钢刀和头盔,“V”字一边是黄河在咆哮,中国军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另一边是滚滚长江奔腾不息,胜利的部队凯旋南京。

  2007年12月13日,一组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部分组成的群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矗立于世人眼前。吴为山说:“我想在纪念馆前,用可感的、真实的历史事件、用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来复活那些遇难者的灵魂。我想这些无辜的妇女儿童、无辜的老百姓,他们在临死之前,一定有无数的冤屈和呐喊,要告诉这个世界。当它跟白骨在一起的时候,跟纪念馆所有的展陈历史融在一起的时候,它会发出巨大的力量。”

  无论阴晴雨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人流总是络绎不绝。在入口处,每个人的目光都会被门前水池中的这组雕塑吸引。那是对战争的控诉,是对苦难的记忆,更是对和平的渴望。幸存者渐渐凋零,但1937年,那个冬天的悲怆,永远不会被忘记。吴为山表示:“雕塑用青铜、用灵魂凝固了这段历史,它就永在了。常志强的妈妈和他的弟弟已经永远化成骨灰了,但是,民族的记忆永远不会忘记。”

  2019年,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一群年轻的志愿者,正一笔一划地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名字描新。当历史的回忆在笔下静静流淌,未来的和平画卷正在描绘。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严园园 刘浩邦 练微 张雪 王德俭 制作/李康 编辑/韩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