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京,作为全球第169座,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和平基因已融入在城市血液之中,同南京一样,全球还有许多同样遭受过苦难又非常珍视和平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都有着与“和平”相关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为向全球传递“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声音,我苏网推出《小苏说·品读和平地标》系列报道,透过这些和平地标读懂历史,以更广阔的视野了解国际和平城市的和平教育与城市气质。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随后一场惨绝人寰的人类浩劫将南京吞噬,彼时的城市百花凋敝、日月无光。8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南京,早已从灾难中重新站立并获得新生,到处是一片和平的景象: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缓缓流淌的河水,湛蓝透亮的天空中一群鸽子静静飞过……
2017年9月,南京正式成为全球第169座,也是中国首座且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
而在从前那处满布痛楚和血泪的地方,如今屹立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建筑作品,更是历史的讲述者和平的宣讲师。
从战争到和平,用建筑的语言诉说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又名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纪念馆分布有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和一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
建筑让一个城市的记忆得以延续。“断刀、纪念广场、死亡之庭、祭祀院落、和平公园”塑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完整的叙事篇章,组成了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
从外形上看,整个建筑如同一个斜插入地面的三角形,造型简洁、有力,恰似一把掩埋在大地中的折断的军刀。“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将其“折断”隐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走进纪念馆,随处可见灰白色调的建筑群落及触目惊心的雕像,灰色调的清水混凝土墙体将人潮与城市的喧闹隔开,驻足其中,凝重的气氛四处蔓延,虽仅一墙之隔,却如同两个世界。
这组名为“古城的灾难”的大型组合雕塑由残破的城墙、残缺的军刀、历史的桥梁、遇难者的头颅、手臂、长明火及象征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等构成,寓意为站在历史的桥梁上,回眸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城的大屠杀惨案。
长40米、宽1.6米的“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铸有南京大屠杀部分幸存者和中国曾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员共222位历史证人的脚印,以期留下永久的记忆。
镌刻着部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的“哭墙”,由灰白色花岗岩垒砌而成,墙体上留有不规则的石洞,透出绿色和光亮,寓意对生命的企盼和渴望。
每年国家公祭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警告世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钟架的三根石柱代表数字“3”,上部5个圆圈象征“00000”,中间构造柱形似倒下的“人”字,共同组成了“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钟面上部纹饰为30朵梅花和56个“祭”字,下部纹饰为66朵浪花中映衬66个“和平”图文,撞击点为醒目的和平鸽造型,表达我国56个民族及南京人民勿忘历史、爱好和平的心愿。
除了各类雕塑外,在纪念馆中还设有一处和平公园。当参观完室内各展馆后,步入和平公园,近可观南侧青山松柏、北可看胜利之墙浮雕,向远处望去,则是耸立的和平雕塑及水中的倒影,人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顿生珍惜和平、祈盼幸福美好之感。
揭示历史真相,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
战火的烟云虽早已消散,但历史不容忘却,只有揭示真相,正视历史才能真正拥有和平。作为一座承载了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纪念馆内的一砖一瓦一文一字都向人们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并持续不断地向世界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声音。
纪念馆内大屠杀幸存者照片。
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慰安妇”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综合型博物馆,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遗址都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目前,共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个基本陈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智慧而严肃地表达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五大主题。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览情况。
近年来,在多方支持下,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不断走向海外,争取国际社会认同。2016年10月至12月,《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法国冈城举办;2018年6月至7月,《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和《共同见证:1937南京记忆》展分别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
多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战争与和平主题博物馆建立了和平与友好馆际关系,并先后在美国旧金山、丹麦奥尔胡斯、日本大阪、法国冈城等30多座国外城市举办了展览、证人证言集会及和平交流活动。
此外,纪念馆每年还会投入资金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抗战老兵等群体进行援助。
铭记历史,让和平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作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承载着立足“证史鉴今”,传播“世界记忆”,宣传和平教育的重要职能。在共建教育基地的过程中,纪念馆配合学校和一些单位开展了入党、入团、入队、成人宣誓、专题会、主题现场会、祭奠等各类活动。
来自北京一中学的学生们在纪念馆内齐颂《和平宣言》,并用亲手制作的千纸鹤寄托哀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为了加强史学的大众化传播,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家国情怀,纪念馆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宣教研究及运行项目组”,聘请在职及退休中小学历史教师、专家学者、历史见证人等,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未成年人历史道德教育建设的队伍中,为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提供内容丰富的体验课程。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们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们在鹅卵石上绘制紫金草、和平广场、悼念广场等图样,许下和平的美好愿景。
与此同时,纪念馆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普及南京大屠杀历史,并成立了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幸存者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帮助青少年拓展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名国际生在纪念馆补上南京大屠杀历史课。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后,纪念馆便成为国家公祭日的主办地,每到这一天,和平的钟声都会在公祭广场久久回荡。
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以国家公祭为统揽,南京每年都举办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诸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活动,“感恩·南京国际安全区”冬日徒步寻访活动和“播撒紫金草种子——寄哀思祈和平”线上线下祭奠活动等每年都会如期举办,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参与。一系列祭奠活动既是对遇难同胞的缅怀,也是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和平宣言。
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系列活动之和平烛光祭。
有人说,建筑是有记忆有温度的,它像是城市疗伤的一剂良药,静默有力,传递着智慧的话语。正如纪念馆结束语所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要忘记。让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为建设和谐世界而奋斗!”如果你来纪念馆,请一定仔细聆听,或许它正在对你讲述这句话。
(综合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澎湃新闻、扬子晚报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