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段宗科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2019年12月13日,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是因为历史不容遗忘;祭,亦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和平。
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伤口或许已经结痂,但苦难的记忆却如灵魂的疤痕不会因时光流逝而磨灭。牢记耻辱,是为了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激发起奋发向前、守护和平的力量。
中国人民历来珍视和平、爱好和平。以国家的名义公祭死难的同胞,回望屈辱,并非为了激起仇恨,只因铭记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才会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过去一年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新增了156150条留言,按开馆时间计算,平均每小时新增60条,且84%的留言来自30岁以下的年轻人。“历史”“勿忘”“和平”等都是留言中的高频词,凝结着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共同心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选择铭记将更清醒应走向怎样的未来。放眼世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和平才是人间正道。南京无疑是一座血泪与屈辱浇筑的城市,但铭记并非沉溺于苦难不能自拔。作为全球第169座、中国唯一一座的国际和平城市,经历过苦难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活动、“感恩南京国际安全区”冬日徒步寻访活动、“播撒紫金草种子——寄哀思祈和平”线上线下祭奠活动……南京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昭示着中国人民是主张和平的。
“我们并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历史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和平从来不是靠幻想得来的,国家羸弱就会挨打。现实告诉我们,国家强盛,和平才不会是一种奢望。从屈辱中走向未来的民族,坚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中华民族也决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屈辱的历史是激发奋进斗志的良药。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和平之光永恒闪耀。(段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