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发布会在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发布了《苏州生态涵养实验发展区规划》,举行了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如何有效融合发展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出席会议。
此前,全国两会正式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生态环境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命线”,要求一市三省积极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打造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区。
苏州市位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其中吴中区坐拥太湖60%的水域、苏州80%的山林,是苏州山水资源最丰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最齐全、人文底蕴最深厚的地区。
根据《规划》,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及周边区域被划定为实验区建设主体范围,具体包括两镇陆域、两镇之间的太湖水域和环两镇500米范围的太湖水域,总面积约28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68.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6.4平方公里。未来,将以“生态优先保山水、宜居友善惠民生、绿色发展促转型”为三大工作方向,打造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全面开展实验区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围绕“三个目标”,即到2020年,初步建立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完成“四个任务”,即推进生态高水平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探索新型财政支持和考评体系。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表示,近年来,苏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国家、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不动摇,创新实施环太湖“加减法”,依托太湖八分水,做足太湖十分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相宜”。规划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是苏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创新举措。
太湖山水是吴中区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太湖山水也是吴中最重大的政治责任。近年来,吴中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生态治理,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入约130亿元。从严管控生态红线,强化湿地保护、芦苇收割管理、蓝藻打捞水草养护、沿岸水体保洁、饮用水源地保护”“五位一体”综合长效管理。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立体化开展生态综合修复,积极推进湿地生态恢复、东太湖综合整治、退垦还湖、沿湖生态防护林等建设。特别是大力整治太湖网围,2008年网围养殖面积从22万亩压减到4.5万亩,今年实现全面清零,对沿太湖3公里池塘养殖全面标准化改造和退渔还湿、退渔还种整治。沿太湖区域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覆盖城乡的标准化污水处理体系基本形成,镇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体系全面推广。
今后,吴中区将通过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来全面提升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主动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保护好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顶层设计,践行两山理论、改善太湖水环境、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 记者/钱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