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里没有金,却很细腻,敲之有清脆声,怪不得是皇宫御用的。”12月14日,上海SMG《两厘米探究+》栏目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拍摄了20位上海学生参观学习金砖制作技艺过程。
初冬,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芦苇飘荡的院子,高高垒砌的土烟囱、藏青色的砖瓦映入眼帘,窑内炉火熊熊,窑外青烟袅袅,时间仿佛停滞在了数百年前。
“苏州的宝贝太多了,园林、苏绣、昆曲、香山帮建筑等,不胜枚举。这次城市探索主要是苏州的苏工苏作。”工作人员胡韩斌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到御窑博物馆来,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御窑金砖因细腻坚硬,“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被明朝永乐皇帝封为“御窑”。后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材料,铺设在北京故宫、天安门城楼、颐和园厅堂等地。
20世纪80年代,在技艺失传70多年后,金砖制作传人金梅泉带领制砖工匠开始抢救金砖烧制工艺,尝试“复活”这一传统工艺。
“取土、练泥、制坯晾坯、烧窑窨水,历经29道工序,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金砖博物馆,孩子们参观并认真听取了一块金砖的制作工艺。
“一块砖竟然要烧2个多月,古窑很厉害,能将土烧成很硬、很漂亮的金砖。”在博物馆外的一口古窑内,孩子们对金砖的烧制技艺啧啧称奇!
烧窑的老师傅周鹤麟告诉记者,古法烧制金砖的工艺十分繁杂,而且成品率很低,目前成品率在20%—30%。“但相较于史料记载的‘十不得其一二,甚至整窑报废’,现在的成品率已属不易。”
(学习制作砖胚)
活动最后,学子们还一起动手制作砖胚。来自上海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王钰哲告诉记者,他以前也来过苏州旅游,但这次探索金砖的制作技艺让他更深入了解苏州,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据介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两厘米探究+》节目的录制将前往嘉兴、杭州、丽水、南京、宁波、苏州、扬州等多个长三角城市,继续以探究城市为题,开启每个城市的特色探索。节目将在SMG全纪实频道、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等持续播出54期,在上海地铁、公交移动全年滚动播放。
金砖制作的主要工序流程是:
1、碎土。在选取苏州城东北陆墓特有的黄色粉沙型粘土后,经过掘、运、晒、椎、舂、磨、筛等七道工序的处理,初步去除杂物,并使土块变小变细。
2、练泥。在这个过程中,要澄浆沥泥。澄以三级之池,滤以三重之萝,并多次反复地把沥浆的泥晾晒、阴干、扦勒、踩踏和擀揉,练就可以用来制坯的泥料。
3、制坯。将泥放入托板,用手揉,用脚踩,用石轮压,用木掌捶,用圆棍擦,制成砖坯。
4、阴干。把做好的砖坯竖放在室内,天天翻转,面面棒打,用布遮护,适时开门关窗,从农历四月至八月,持续五个月左右。
5、装窑。
6、烧窑。先用穅草熏一月,然后用片柴烧一月,再用棵柴烧一月,最后用松枝柴烧四十天,金砖砖坯在窑里要烧一百三十天左右。
7、窨水。从窑顶向窑室内适速渗入适量适度的水,使窑里的还原氛围一直持续到砖瓦冷却。
8、出窑。
(来源:看苏州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