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由此奔流入海——
五山是地理坐标也是情感坐标
狼山、马鞍山、剑山、军山、黄泥山,耸立于长江南通段岸线,不仅构成南通的独特地理坐标,而且,也成为深深烙印在江海儿女心目中的家乡情感坐标。
是的。五山美,南通美,长江沿岸更美。
然而,美是需要呵护的。为守护好大自然馈赠给江海儿女的这份珍贵生态资源,南通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打造长江口生态门户示范区为使命,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关停退出沿江化工企业188家,缩减化工园区面积7.7平方公里,沿江1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化工项目,并对沿江生态进行修复,严格将生态保护落到实处……
“爱在京行 筑梦南通”见证南通发展江海行采访人员沿着我市长江岸线一路而行,那大江奔流、五山耸峙的江天一色丽景雄姿,令人心潮澎湃,每一位南通人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豪情,似乎奔涌在江涛翻滚的每一朵浪花之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每一位建设者都倍感使命光荣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用在还江于民、生态修复后的五山景区,生动而形象。”昨日下午,站在五山景区内的绿茵广场上,陪同我们采访的五山景区建设局工作人员房薛为指着冬日脚下依然见绿的大片草坪说,“一年四季,来这里赏景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都说身边的风景美极了!”
是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追求,成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指标。五山,已然成为市民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客厅”。我们一路走一路看,扑面而来的美景振奋人心。
房薛为介绍:“五山景区建设局采取‘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组织领导体系,以及‘一周一协调、半月一督查’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保护工作。目前,已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生态体系,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责任重大,大家都觉得肩头担子不轻,为此,大家加班加点工作是常事。”房薛为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人人倍感使命光荣。”
最美风景属于最美的人——
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俨然成形
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强调的是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
为此,“散乱污”企业203家被迁移,162艘“小杂船”被清理,6.5万平方米河道周边各类违建被拆除,修复岸线5.5公里……如今,通过生态修复的14平方公里土地有大半已免费向市民开放,不仅让市民充分享受到生态修复红利,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俨然成形。
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守住大江大海生态底线,绿色南通分外妩媚。
“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采访中,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建设局局长环松涛感慨不已,“工作压力大、面临的矛盾多,这些,都不足以阻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决开展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南通日报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