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媒体视角发掘两会深度,用权威解读回应社会期待,《两会观察室》和你一起读懂江苏两会,为“强富美高”再出发。
我苏网讯 进入“两会”时间,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时的讲话当中,携手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是最鲜明,同样最具感染力的主题词。
“再出发”,以怎样的姿态?向着怎样的目标?这其中就包含了“要在改革创新中推进省域治理,让制度力量更好地转化为治理的效能、发展的动能”。
在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冀宁看来,从精细处入手,在民心中聚力,才能“绣”出新画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该是一种以工匠精神为主线的,以绣花般的精工细雕来打磨我们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方方面面工作,以此来推进江苏‘强富美高’的事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同时为全国起到一个先行先试、标杆引领的作用。”
江苏省政协委员 王冀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其中提到的网格化管理,这已经成为江苏人生活的一部分。2017年以来,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网格化治理省域全覆盖,全省规范设立12万张网格,配备近30万专兼职网格员。
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江苏通过制度改革,探索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第一”和“唯一”,比如,大气治理不搞“一刀切”。
秋冬季是一年中污染的高发期,以往江苏省会实施秋冬季停产限产举措来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而从2018年开始,省生态环境部门下发了《江苏省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试行)》。有了这张“豁免牌”,在确保符合环境管理要求和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江苏省执行秋冬季错峰生产计划时,企业可免予执行停产、限产。目前,全省共有127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工地被纳入豁免名单。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说,这一制度创新,正是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江苏走在全国前列,以前是倒逼企业去做好环保工作,现在是从正面去激励它做,这样企业就更有积极性,环保做好了以后,我们的经济自然就变成一个绿色发展和高质量的发展。”朱晓东解释道。
江苏省政协委员 朱晓东
法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主导科学立法。江苏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王腊生从事立法工作多年,他表示,江苏约有40%的立法项目来自代表建议和议案,经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国家和地方的有效治理。
王腊生举例道:“比如有些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要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就根据代表的建议,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由人代会来通过。当时我们就把这个草案发给每位人大代表,他们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对此都认真研究,逐一分析。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包括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监督等方面,这样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非常重要。”
江苏省人大代表 王腊生
从“各自为政”到“群策群治”,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绣花”,一个社会治理新格局下的江苏,正在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中国之治”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