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媒体视角发掘两会深度,用权威解读回应社会期待,《两会观察室》和你一起读懂江苏两会,为“强富美高”再出发。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新一年工作安排,提出必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和必须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
16日上午,在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时,省人大代表、响水县七套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陈从体提到了当地的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老师、学生住宿条件都十分有限。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曹路宝特别关切地问到,十七八个学生挤一间怎么住,有没有洗澡间等问题,并现场提出:下决心花两年时间把响水所有学校基础设施提上去。
“按照三大攻坚战的要求,应该说我们都完成了任务,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贫困问题的改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改善的过程,其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的配套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曹路宝告诉记者。
江苏省人大代表 曹路宝
决胜脱贫,冲锋号已经吹响。经过集中攻坚,去年江苏55.15万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年收入6000元目标,9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摘帽退出。取得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低收入地区群众的勤劳奋斗,更与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帮扶密不可分。众多扶贫干部全身心投入、倾注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摘帽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致贫返贫还远没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中懿说得很直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贫困是一个相对的观念,江苏和其他地区相比是发达地区,它的贫困是相对于整个群体平均水平的问题。以后基本没有脱贫的概念,但也有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升问题。从脱贫角度来说,不管是农村和城市居民,都要能享受到社会的公益性服务和生活等方面的保障,也就是中央提的‘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做到了,基本上能有一定的幸福感、获得感。”
江苏省政协委员 易中懿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式讲话中表示,“要继续加大投入、兜底补短,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决不能把贫困的尾巴带入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这也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不能放松,还需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攻克贫困最后堡垒。
对此,身处泗洪县梅花镇段庄村脱贫一线的省人大代表钱鑫龙表示,亟须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我们农村目前发展产业比较单一,没有可持续的产业,基本就是土地的流转加承包制的种植。我认为这不适合未来发展的模式。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产业永远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农村有了集体产业,日子才好过一点。第二点是关于基层老百姓,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勤奋的人,人要改变,风气问题也是必须要扭转的。”
江苏省人大代表 钱鑫龙
说到底,要想让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就必须紧扣“高水平”和“全面性”这两个关键词。厚植为民情怀,砥砺实干精神,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让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能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持续绽放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童森 查多 徐仁飞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