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费拉兹站外景效果图。
当地时间1月15日,巴西政府在南极乔治王岛为重建的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简称费拉兹站)举行了落成典礼,巴西副总统莫朗及多位部长级政要出席了典礼。“这是中国企业承建的首个外国南极科考站,也是中巴两个金砖国家的合作亮点,其主体部分是由我们生产的226个集装箱模块拼装而成的。”中集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飞兴奋地告诉记者,凭借“钟表级”生产工艺,“扬州制造”在南极的极端环境下经受住了极致考验。
诞生于1984年的费拉兹站,2012年在一场火灾中被烧毁。2015年,巴西举行国际招标,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击败多个国际竞标方,成功中标费拉兹站重建工程,项目总额近1亿美元。该公司在考察国内诸多生产企业后,将该项目主体部分——集装箱模块的设计、制造交给了中集通利。
“由中集通利制造南极科考站集装箱模块,中巴双方都放心,因为我们有这个实力。”公司总经理赵有善介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定制营房、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比赛球场、矿业巨头力拓的矿山营房……中集通利2005年开始出口模块化建筑,项目遍布世界,技术国际领先。“费拉兹站重建采用全装配式施工模式,把我们生产的集装箱模块运到南极,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拼装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科考站。”
南极属于极地气候,最低气温可达-80℃,大风时速可达200公里。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什么样的极限技术才能满足科考站建设的极致要求?“在模块制作前,我们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先在电脑上建了一个科考站,把复杂设计三维化。”王飞打开电脑向记者介绍,费拉兹站如同精密的钟表,所有部件和系统必须高度精确。
集装箱模块预制阶段哪怕几毫米的误差,都可能造成组装中的大麻烦。为实现现场100%顺利装配,中集通利拿出了“钟表级”制造水平。“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制造工艺,每一个部件、每一个螺丝、每一条打了胶的缝,都要和云平台上的模型分毫不差。”工程师黄必和说,最复杂的模块是一个三合一筛检室,45平方米左右,内有水族箱、样本箱等,管线多得数不过来。
新落成的费拉兹站,工程总面积逾4900平方米,由226个集装箱模块组成,分东区、西区和技术区,配有实验室、设备用房、图书馆和生活娱乐等设施,全站可容纳60余人,就像一个微缩城市。
“集装箱模块交付后,我们没有发现质量上的任何瑕疵,现场施工非常顺利。”费拉兹站巴方项目经理法贡德斯对“中国制造”赞不绝口,“在项目建造过程中,我见证了很多从未见过的新科技,坚信中巴两国科技合作能以此为基础更上一层楼。”
(来源:扬州日报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