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厂房林立,企业云集。来到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的龙延村,你可能想不到,在村口的“钱胡路”两侧分布了247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达到21家,龙延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业村和小康村。
经济强村 “家门口”就有好工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延村以乡镇企业起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村里两大支柱产业——液压气动元件和石化配件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名列前茅,素有“液压气动元件之乡”的美誉。2019年,村里工商两业纳税销售超过30亿元,完成税收1.5亿元,是胡埭镇当地的经济强村。
在龙延村天泽电力的生产车间里,90后小伙子俞广城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数控机床。小俞是土生土长的龙延村村民,他告诉记者,每天从家到单位上班步行只要10分钟。除了每个月固定的七八千块钱工资,家里还有二三亩桃林,一年下来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在龙延村,像小俞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龙延村内有27个自然村,4599名村民,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村民选择了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支撑让村民们赚钱顾家两不误,今年疫情期间,用工“本地化”还为企业解决了复工复产难题。据天泽电力生产计划部主管宋百建介绍,该企业是胡埭镇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由于员工大半是本地村民,因此复工复产进程很快,疫情对企业生产影响有限,目前每月都能实现约300万元的产值,企业生产非常稳定。
枕水江南 生态治理“美”了乡村颜值
发展高质量,生态也要高颜值。在龙延村,不仅有现代化的厂房,也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蜿蜒了2公里的巷头岸浜河穿过了5个自然村,行走在岸边,曲径流水,绿水成荫,三五村民不时在河边浣洗衣裳,江南水乡又重回记忆时的模样。
68岁的龙延村村民张岳方,正乘着小船打捞着河面的落叶等漂浮物。作为村里打捞队的一名志愿者,他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天都要工作好几个小时,对村里的河道及时清理。张岳方介绍,以前的河水发黑,一到夏天总会飘来臭味,现在清澈的河水回来后,村民们更是格外珍惜,看着河水清清,心情也格外舒畅。
河畅、水清、岸绿的背后,是龙延村发展特色产业、做好生态文章所努力打出的“组合拳”。2017年起,村里着力关停散乱污企业,招引高技术企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与此同时,在不破坏原有村落风貌的基础上,投入了上千万元开展村庄整治,先后实施了河道整治、污水管网接管、扩大绿化面积等七大工程。
为有效治理河道,村里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为组长、工作站站长为副组长的“河长制”领导小组,将河道管理落实到人。经过三年多的治理,18条河道水质达到了平均三类水的标准,江南人家枕水而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67岁的苏素英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天然气也马上就要接通了,村里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她一有空闲就会到村里的广场跳广场舞,生活非常惬意。
幸福龙延 村企党建联盟
乡村美了,住得也更加舒心,如何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同时增加企业的发展活力?龙延村党委书记何溯蓉介绍,村里共有党员239名,企业党员102人。结合村里企业多、党员多的特点,龙延村以村党委为中心,成立了村企党建联盟,打造共同的“朋友圈、学习圈、责任圈”,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实现村企互助。
自项目实施以来,党员干部走访企业158次,为企业解决经营发展、职工子女上学等各类问题100多个。与此同时,派克新材料、星达石化配件、华尔泰机械等村内企业也积极参与龙延村公益事业,为村庄环境美化、夜间亮化等民生工程出资出力,同时为辖区内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送温暖、送岗位……形成了村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服务、互惠互助”的良好共建格局。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凝聚力,老百姓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近年来,龙延村还通过组建村民文艺团队,创办了村级刊物《今日龙延》,通过“龙延在线”微信公众号等架起了村委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72岁的吴勤南老人告诉记者,今年镇上推行了第二医保“福村宝”,村里也为村民提供了资金扶持,越来越多的精准惠民政策也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对于龙延村的发展,村党委书记何溯蓉表示,未来村里还要进一步帮助增强企业活力,同时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做好村民服务,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把龙延村打造成一个经济强、颜值高,强村富民的美丽乡村。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河面之上,泛起金色的涟漪,三三两两的村民沿着河边散步,闲话家常,孩子们的笑声不时传来,一幅“幸福龙延”的山水画卷铺落眼前……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赵夏楠 刘康亮 查金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