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7年前,作为国务院专家组成员的他,和6位医生赴内蒙古抗“非”一线,以高超的技术挽救了众多SARS患者的生命;17年后,56岁的他再次出征,以首席专家、巡诊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在黄石收治重症患者,实现零死亡。他就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旰珠。从黄石回到南京已经快一个月了,没有休息,他立刻投入到了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中。
上午8点,冯旰珠和所带的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一起查看病房,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工作间隙,他还不忘和学生们分享在黄石战“疫”的经验。
冯旰珠说:“重症病人随着病情的改善,血素慢慢地恢复,好多病毒侵入之后对骨髓都有影响。我们有时候在进行患者的诊疗时,要有一个立体的思维,要考虑到这个病毒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实际上你们要把病毒进行分类,从DNA的角度和RNA的角度。”
2月11日,冯旰珠随首批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抵达黄石,作为征战过“非典疫情”的老将,他多了一份沉稳与自信。冯旰珠说:“我们医生的主要责任,主要任务,就是把患者的严重期渡过,再让患者慢慢恢复。”
来到黄石,冯旰珠有了新身份:黄石市中医医院新冠肺炎救治首席专家,承担医院第五病区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刚刚接手治疗时,第五病区有34名重症患者,占全院患者的七分之一。翻阅几十份病例,总结几百个监测指标……一天下来,冯旰珠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
冯旰珠回忆说:“当地医院的条件比我们想象得要差一些,病人的数量,病人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穿着隔离防护服的状态,大小便是不行的,吃喝都得在固定时间内必须完成。早上不能吃东西,不然要上洗手间,时间不能长,除非穿尿不湿什么的。”
一次次把患者从绝境中拉回的经历让冯旰珠认识到,危重症治疗就是和死神赛跑,主治医生必须全盘考虑病情,时刻将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2003年,冯旰珠参与“非典”患者救治工作,他将那一次的出征定位为“突击队” ,如今再次走上抗击疫情的战场,冯旰珠觉得自己更像是“攻坚队”。
冯旰珠说:“当年可能更年轻,冲劲更大,现在经过这么多年临床的磨练,对一些疾病的认识,对于一些重症患者的把握,可能更加全面一些,更加充分一些。在某些地方的准确性、成功救治性更高一些。”
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冯旰珠发现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发病时间有一定关联,由于病情变化太快,他都会逐一比对病人的各项指标,注意一个个细节的变化。与此同时,对于新冠肺炎救治中的新技术、新手段,冯旰珠和团队也积极尝试,包括血浆、单克隆抗体、干细胞等等。一名84岁新冠肺炎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治疗一直都不是很顺畅,从患者的辅助通气治疗的参数、治疗的方式,到病人补液量、用药剂量,冯旰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最终平稳出院。
“对他的监测指标,观察得要更仔细,更详实,有时候稍微有一些变化,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冯旰珠说。
同时,作为巡诊专家组组长,冯旰珠还曾前往湖北大冶市人民医院、大冶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巡诊工作。经历了重症病房日复一日的挑战和考验,冯旰珠和团队成员目送一个个病人治愈出院,心里满是自豪。当祖国和人民召唤时,冯旰珠两次挺身而出,冲向抗击疫情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白衣战士”的时代担当。
冯旰珠动情地说:“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专业的医务工作者,能有这个机会亲自体会、感受抗疫的场面,去经历这样一个抗疫的历程,对我们个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体验和感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有很大帮助,我觉得这是有幸的。”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徐明 通讯员/蔡心轶 田天 许慧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