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春暖花开的四月,迎来草长莺飞的五月,万物竞相开放,一片生机盎然。在这样的季节里,盐城广大干群也是铆足了劲,真抓实干,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持续走好“两海两绿”路径,加快建设“四新盐城”,努力让绿色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更加鲜明的底色。
沿海,是盐城推动绿色发展的潜力所在。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坚持以开放元素激活沿海动能,加快构建港口经济体系,着力做强现代海洋产业,努力将“空间大”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强”的现实优势。复工复产以来,盐城港射阳港区平均每天进港货轮达到5艘。4月下旬开始,上海电气集团和远景能源公司分别订购的风机大件设备开始装船。整个运输将在6月30日结束。港区负责人介绍,目前,整个港区已累计投资25亿元,建成了3.5万吨级航道码头,拥有泊位4座,门座式起重机10台。以港口为龙头、绿色能源产业为抓手,港区正全力打造风电装备特色产业港,已与上海电气、远景能源、中车时代等风电装备领军企业建立长远合作关系。
重大项目,是推动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引擎。复工复产以来,盐城各地迅速把注意力和资源要素汇聚到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上来。今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康佳存储芯片封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致力于存储芯片的封装测试及销售,全面建成投产后生产效率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年可实现销售4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将建设国内唯一对第三方开放的无人工厂,进一步丰富拓展盐城的绿色产业。而这样的大项目对延伸和完善智能终端产业链条、调优盐城产业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眼下,施工方正抢抓晴好天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生态,是盐城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盐城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大世遗品牌效应,做好“生态+”大文章,守住绿水青山之“根”,打开金山银山之“门”,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2019年,盐城国际湿地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林草局评估验收。新增成片林15.6万亩,改造既有林20万亩,造林面积全省第一,城镇绿化覆盖率37.2%,创成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坚持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恢复和重建湿地植被和湿地景观。如今的大纵湖又再现了“苏北第一湖”的湿地风光。今年3月下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文通知,盐城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通过试点验收。
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咬定目标、化危为机,各地在新思想的指引下,纷纷按下转型发展的“快进键”,牢牢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主攻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今年,盐城市紧扣国家战略、坚持创新引领、聚力产业提升、聚焦补短板惠民生,共编排出151个重大项目。其中实施项目145个,比2019年增加41个;计划总投资291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2.5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加855.8亿元、195.6亿元。
全力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度,按照《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盐城市全面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围绕“遗产+”新经济,制定遗产地生态旅游规划,积极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全力创成国际湿地城市;探索绿色发展和生态富民有效路径,推动遗产地与周边县(市、区)整合联动、共同发展,鼓励发展提高地方居民生活水平的配套服务业,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展高端配套服务业等,为不同业态发展创造条件。
坚持生态优先
厚植发展底色
盐城用绿色转型推动存量调整
用绿色跨越加快增量提升
盐阜大地铺陈出一幅绿色美丽画卷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