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民法典草案——
“回应社会诉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5月22日,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物业费、离婚纠纷,民法典草案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民事活动,备受社会关注,也引起了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大家认为,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法典的编纂有哪些特殊意义,对百姓生活将有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代表委员中的两位法律界专家。
“一部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曾参与法典审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车捷说:“首部民法典即将面世,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人大代表能够参与其中,我感觉很光荣。”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车捷曾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民法典分编草案的修改,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他认为,通过发展既有法律规范,整合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进而融合构建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这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来自南京法律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魏青松对民法典充满期待。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任务愈发迫切,一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回应当今社会现实需求的民法典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两会,民法典草案作为热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名法律界人士,他特别关注民法典草案的审议。
魏青松说,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事关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法律,老百姓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都与其密切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私有财产权利保护、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婚姻家庭、邻里纠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影响。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民法典草案紧密围绕基本民事权利的确立、实现、保障和救济,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最大化地实现人民利益。”魏青松举例说,比如,从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责任规则、虚拟财产继承到规范人体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和科学研究;从完善电子合同订立规则、增加电子合同履行规则,到对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进行专章规定;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相关制度,民法典草案一直在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治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魏青松认为,民法典草案中,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我国民法典的重大创新和一大亮点。纵观世界各国民法典,尚未出现独立成编的人格权制度。民法典草案中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不仅有助于弥补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而且从根本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积极回应了人格权保护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
“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
民法典的编纂将产生哪些重大意义?车捷认为,民法典草案积极回应了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在各领域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第一,着力改善民生,让民众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如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格权独立成编;首次对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的医学和科学研究给予回应;完善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这些均表达了对人的全面、终极关怀。第二,着力为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助力,全面促进经济繁荣。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相关制度予以完善;在合同编分别对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进行了专章规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魏青松说,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我和大家一样,十分期待这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中国法治建设重大使命、凝结着众多法律人梦想的法典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