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滨江临海,河网密布,全市水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河道总长达2.4万公里。古有范仲淹筑堤捍海,百年前张謇邀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修闸固防,建国后兴水利、保灌溉、泽被后世。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治水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南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江河联治、水岸共治、全域防治”治水思路,探索“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的治水模式,实施了“一控三自然”的科学举措,再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景象。
大手笔规划建设水利工程 助力满城活水
因为密布的水网,千百年来,南通治水人筑堤捍海,修闸固防,尤其是建国以后,修建了江、海、洲堤500余公里,开挖九圩港、通吕运河等12条骨干河道,新建通江通海水闸67座,初步实现了从单一防治水旱灾害到多目标开发利用水资源。这两年,南通更是在系统化治水的思维之下,兴建和修复了通吕运河枢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闸站,为主城区的活水,提供了有力保证。
站在刚刚建成的通吕运河水利枢纽旁,可以清楚看到,开启的闸门下,长江水正源源不断的被引入南通城。
作为南通市建国以来首座闸站结合的水利工程,从2018年10月进场施工开始,水利人和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大雪中浇筑底板,烈日下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一路和时间赛跑,从开工建设到水泵机组调试运行,原本需要三年时间完工的水利工程,仅花了一年多时间就建成。
试运行至今,泵站三台机组总共运行两千多个台时,提水两亿多立方米,为主城区活水提供了充足水源。
通过水利枢纽,通吕运河水位保持在2.4到2.6米,为南通城内部供水提供了水势。同时,为了营造濠河的水势,为周边的“毛细血管”配水,水利部门又规划在老通扬运河和前进河设立了两处泵站,24小时从通吕运河引水。
在五山和新城片区,狼山脚下的小洋港闸也为区域内的活水提供了丰富水源,闸外是滔滔江水,闸内是主干河道永红河。通过对老闸的更新改造,强排强引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长江给南通城区水体“内引外流”带来了天然势能,通过“西引东排、北引南排”的活水畅流格局,把长江水引入内河,自然做功,实现了长江水,Ⅲ类进城Ⅲ类出城,让江水保持原有水质回归大自然。
不惧“治水难” 创新工法实现活水畅流
或许有人要说,南通城河网密布、依江靠海,水质好是必然,但事实上,平原地区水位差小,要实现全域水的自然流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水流动循环起来是关键,而这就需要更多的创新做法和系统化的思维。
断头河是中心城区黑臭水体的重灾区,水流不畅极易成为“死水一潭”,对于这样的河道,传统做法是开挖明河或者埋设管道,但中心城区不可避免存在建筑密度高、施工成本高、工程实施难等情况。南通引入的“黑科技”拓扑导流墙,则小成本、低难度的解决了这些难题。
濠东河的治理就是应用了拓扑导流墙技术。而按照原来的计划,治理需要过钟秀路,又要拆迁大市场,困难重重。
在挨家挨户征得沿河住户同意并对河道挡墙进行加固后,拓扑导流墙顺利施工,仅用了四百多万,两个多月的时间,死水成了活水,被百姓诟病了十多年的“老大难”终于解决。
两年来,城区45平方公里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43项,实际投入1.26亿元,仅占投资预算的47%,多年积累的水利工程优势也同步得到了充分挖掘利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综合效应。
创新思维、科学严谨是南通治水人最大的执着。有时候,理论上看似完美的方案,实际操作下来,却不尽如人意。祠三界河的整治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这条约一公里长的河道,因为一处工地的地下管道淤积,断头了近十年。
技术难,不怕,协调难,不怕,施工难,也不怕。治水人迎难而上,两年来,中心城区先后拆除影响水体流动的坝头坝埂100多处,开挖河道1745米、建设管涵1805米,44条断头河全部接入大水系,主要河道连成了一张覆盖全城的巨大水网,并畅快奔流。
从48平方公里到100平方公里 幸福河道再“拷贝”
1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中心城区主要河道水质全面由劣V类提高到Ⅲ类,并实现了Ⅲ类水进城 Ⅲ类水出城。南通治水人以争先豪情、克难勇气、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实干精神,交上了一份中心城区治水的精彩答卷,从濠河周边45平方公里,到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再到崇川建成区100平方公里,治水经验也一再被复制,并且开展了以启东为试点的县域治水,江海南通也必将实现全域的水美生辉。
濠河是南通城最具代表性的水系,流动了千年,却也一度面临水环境质量下降的尴尬。也正是从濠河周边45平方公里范围,开始了南通市中心城区治水试点。
文峰公园东侧的干休所河是濠河的一段支流,不算宽阔的河道内,流水潺潺,鱼翔浅底。而就在两年前,这段河道还是一条断头河,能有如今的这番模样,全都依赖于河道中间种满绿植的那一道500多米长的水中挡墙——拓扑导流墙。此外,通过文峰坝闸的改造,“一闸两控管三河”,实现了整个文峰、学田片区的水系贯通。
系统的治水规划加上统一的涵闸调度,濠河及周边45平方公里范围内,78条河道全部实现活水畅流,水质也一再提升。治水样板是否可以复制?治水人再次将治水区域扩大到了五山及新城片区。
狼山脚下的永红河南连长江,是五山及新城片区内的骨干河道,如今,站在岸边,山清水秀,生态湖泊绿意盎然,俨然成了一条景观河。
两个区域加起来约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132条河道在“一控三自然”的治水实践下,一百多座涵闸等水利设施统一调度,一泓清水从“毛细血管”流到入江支流、流向长江。
今年,主城区治水经验将进一步拓展到南通崇川区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江海南通也将实现全域的水美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