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我们读给你听

2020年06月26日 10:29:5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江苏省广电总台金陵之声和南京市侨联共同组织了“我们的节日 端午安康”云端朗诵会。

  本次云端朗诵会特别邀请到了四位海外江苏籍华人代表和我们一起诵读美文诗歌,共享佳节。四位海外江苏籍华人代表分别是:

  美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副会长 江坤

  日本名古屋观光文化交流特命大使 张滨

  法拉利中国俱乐部主席 朱裕华

  澳大利亚江苏人协会会长 王翠玲

  此外,参与诵读的还有本台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林杉。

  ▲ 美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副会长 江坤

  江坤感言:

  小时候,一到端午就很兴奋,因为可以吃咸鸭蛋了,滋滋流油的那种,奶白的蛋白配着金黄的蛋黄,对小朋友诱惑极大。为了不浪费,吃的时候做足准备,敲破一点点,用筷子抠着吃,快到蛋黄部分了,便要放慢速度,嘴靠着那部位,轻轻往下探,一感受到蛋黄的苗头,就赶紧吸,满嘴余香,然后将蛋白和蛋黄搭配着吃,又是另一种滋味。

  ▲日本名古屋观光文化交流特命大使 张滨

  张滨感言:

  大家好,我是张滨,现在在日本。日本也过端午节、包粽子,不过与中国用糯米包不同,他们用的是磨碎的米粉。我其实没怎么正经包过粽子,小时候都是跟着家里长辈瞎折腾,包的是红豆粽,特喜欢把手插在一筐红豆里搅和,外婆就会把我轰走,我就乖乖地坐在一旁看她包粽子。她手法不快但很利落,粽叶在她的手上弯弯绕绕,加上糯米和红豆,用绳子缠绕扎紧,就成了一颗粽子,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的,也有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的,很是神奇。我自然是忍不住要亲自上手的,不过,粽叶在我手里就跟那漏风的门牙一般,总有个洞在偷偷掉米,最后绳子捆好的粽子活像个瘪了气的球。慢慢长大,反而离包粽子越来越远,但是每逢端午,总要吃个粽子,记忆中外婆撵我的笑骂、瘪了气的粽子,也生动了起来。我祝愿家乡越来越好,大家都平安健康。

  ▲ 法拉利中国俱乐部主席 朱裕华

  朱裕华感言:

  大家好,我是朱裕华,我现在在威尼斯水城。说起划龙舟,意大利许多龙舟选手都知道龙舟是来自中国的古老传统,虽然说不清楚“屈原”的名字,不过他们知道是为了纪念一位中国爱国诗人。在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特别是威尼斯等等很多城市,都有举办过大型的划龙舟比赛,大家组成龙舟队,选个好日子,那是锣鼓喧天、相当热闹。我曾经围观过一场比赛,六支队伍整装待发,如箭前行,队员们听从鼓手的指令,整齐划一地奔向终点,看到有划慢点的,我感觉我比他们还着急,恨不得亲自上阵。

  ▲ 澳大利亚江苏人协会会长 王翠玲

  王翠玲感言:

  大家好,我是王翠玲,我在澳大利亚悉尼。祛凶辟邪是端午一大重头戏,在中国的传统中,端午这一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日子,家家门口会挂上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还有就是佩戴香囊,香囊一般用川芎、白芷、丁香等中药粉掺和,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女孩子比较喜欢这个,美观又好闻,还有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又到了,这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在朴素的民间轮回寄托着千家万户的情思,相信每一个从童年走过来的人都有难忘的记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粽子了,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包上很多的粽子。我喜欢粽子那多角的外观和它黏黏的口感,那包在外面的粽叶,至今回味起来嘴角还有一丝清甜,那是故乡的味道。

  此时的澳大利亚已是深冬,我身在异国,内心百转千回,回忆都有惆怅,节日多有伤感,更多的还是一种挂念,一种期盼,一种祝福。它包藏在一层层绿色的粽叶里,散发出远方游子一缕浓浓的乡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我的城里住着我童年的风景,有一草一木的微笑,有一砖一石的疼痛,有悲伤的眼泪,有幸福的宁静。它是我心中的城——南京。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林杉

  林杉感言:

  小时候端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踏青、撞蛋和五彩绳。我哥比我大9岁,我姐比我大6岁。他们可以和同学独立出去玩耍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踏青要凌晨就出发,所以不会带我去。端午那天,很多同学会带煮熟的鸡蛋、鸭蛋甚至鹅蛋到学校,课间休息撞蛋,看谁的硬,有的男同学调皮使坏,在家把里面的蛋肉挖掉,留一个近似完整的空蛋壳,里面藏块石头,握在手里去挑战那些屡战屡胜的家伙,以石击卵,一场闹剧即刻上演。家长或自己用鲜艳的五色线捻成绳,系在手腕和脚踝上,等端午后的第一场雨降临,剪断丢在水洼里,据说就不会被虫子咬了。

  每个人的端午记忆都不相同,有温情,有伤感,有欢喜,也有平淡。正如我们读到的这些作品,诵的是诗,念的是情。

  (来源: Radio江苏  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