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据悉,“中央2万亿资金”分配江苏部分,已于近日全部下达市县。这笔钱如何下达,用在哪里,老百姓怎样获益?一起来看。
直达市县基层 实现应保尽保
在分配方面,江苏省财政厅根据中央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测算提出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将资金全部下达市县,一分不留,当好“过路财神”;同时指导市县将上述资金全部纳入监控系统全程监测,确保“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2万亿”资金中分配给我省的部分,主要分为三部分落实到市县基层,具体来看:
特殊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市县减税降费、“三保”保障能力、保平衡防风险三项因素并考虑市县财政保障能力分类分档因素进行分配,重点向减税降费较多、“三保”能力较弱、保平衡防风险难度较大的地区倾斜。
特别国债转贷资金:按照各地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占比进行分配,并将债务管理相关指标作为调节系数,体现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疫情需求大、化债努力程度高的地区的支持,兼顾地区偿债能力,以及优先用于省委省政府既定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
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根据2019年末全省分地区债务风险等级评定结果,按从低到高顺序分配给17个县市,优先落实到26个具体项目。
三块资金中,特殊转移支付作为一次性财力补助,主要用于弥补减收增支和“三保”缺口,下达设区市的资金必须全部分配下达到区级财政,市本级不得留用。“以民生为要,务必做到应保尽保”,省财政厅厅长储永宏表示。而特别国债资金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市县可自主确定这两方面比重。下达设区市的资金要向区级倾斜,市本级使用不得超过50%。例如,苏州就将特别国债资金的92.1%直达区级,市本级仅留用7.9%用于病房改造等直接抗疫相关支出。
稳投资 抗疫特别国债提速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央2万亿”直达资金中,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占据了半壁江山,支出主要安排在两个领域:一个是抗疫相关支出,包括保就业、保民生和保市场主体等。例如,扬州就督促区级政府安排3.4亿元特别国债资金,用于落实减免企业房租、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援企稳岗等政策,帮助企业增强信心,稳定经营。
第二个领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此次政策备受关注的焦点所在。因为过去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是20%,而此次抗疫特别国债可全额作为项目资本金。从江苏前五月的情况来看,全省投资开始稳步回升,其中5000万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成为上半年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的要素之一。对此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认为 “这是一个重大机遇,要用足用好国家关于资本金使用的各项政策,撬动社会有效投资,加快推进我省项目建设。”
本次抗疫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重点聚焦12个领域,分别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应急物资保障、产业链改造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虽广,但要求也非常严格。 在此基础上,江苏秉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将主要安排三大领域的项目:
首先优先安排省委、省政府既定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其次重点安排与长江经济带、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等重大区域规划相关联的基础事项。
第三重点安排公共卫生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等与抗疫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
全程监控 确保资金流向一清二楚
在资金监管方面,财政部已经建立了全覆盖、全链条的动态化监控系统,所有资金纳入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全程检测,严禁推迟下达和截留挪用。省财政厅也成立直达资金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市县加强资金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实时跟踪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确保每笔资金流向明确,及时发现并制止截留挪用、弄虚作假资金沉淀的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市县报送的项目严格把控,不符合条件的,省里将收回资金。
为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江苏还将从7月起,每个月选择部分市县进行现场审计,12月底前,对使用特殊转移支付和特别国债资金的所有市县实现现场审计全覆盖。省审计厅厅长侯学元提出“要做到全过程留痕、全环节监控,确保资金流向一清二楚、账目有据可查。”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