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海虞》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明代诗人沈玄的《过海虞》,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咏常熟名诗。诗题中的海虞,及诗中的琴川,都是常熟的别称。常熟,简称“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腹地,因 “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 得名。
这颗镶嵌在江南大地上古老而璀璨的明珠,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饮誉江南,享有“世上湖山、天下常熟”的美誉。早在五千多年前,这方沃土就已有人类聚居生息。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常熟文化,千百年来,常熟人文荟萃,历史上很多熠熠生辉的名人都来自这里。
三位先贤巫咸、仲雍、言子
巫咸,商代太戊帝时的贤相,据说他长于占星术,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祭祀天神,他还发明了天下第一张鼓。
仲雍,又称虞仲、吴仲父亲周太王,哥哥太伯,弟弟季历。周太王欲传位于季历。仲雍与太伯主动避让,从陕西渭水之滨迁居到江苏无锡、常熟,断发文身,耕田自足,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为吴国第二代君主。
言子,名偃,字子游,常熟人。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 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言偃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黄公望像
黄公望,原名陆坚,字子久,江苏常熟人,元代画家。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州平阳县(今浙江温州市苍南县)黄氏为子,改姓黄,名公望。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等。晚年自成一家,与赵孟頫、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大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86岁逝世。黄公望墓位于常熟虞山北麓小石洞。
▲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王叔远,一名毅,又名叔明,约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在世,江苏常熟人,明代著名微雕家。初中语文课本中《核舟记》一文所描述的,刻着苏轼游赤壁情景的那枚明朝桃核舟,就是他的手笔。
他能用直径仅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树木、山石,无不依照事物原来的纹样,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刻得各具情态,惟妙惟肖。这枚明桃核舟首尾长2.9厘米、高2厘米,共刻有5个各具神态的人物,精妙的小窗有轴,可灵活开关。
钱谦益像
钱谦益,字受之,学者称虞山先生,明末礼部侍郎,东林党骨干,南明时拥立弘光帝,清军南下时剃发投降,官至礼部尚书,江左三大家之一,在任时修《明史》,留有《初学集》、《有学集》等著作。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钱谦益59岁时娶了23岁的秦淮名妓柳如是,老夫少妻却婚姻美满,他死时,柳如是自杀相随。
翁同龢
翁同龢,咸丰六年一甲一名状元。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翁同龢曾影响晚清政局20多年,另外他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擅长,在清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评价甚高。
严天池,“虞山琴派”开创者
正如清代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中所言:“常熟是极出人文的地方”。从唐至清,常熟共出了10位宰相、8名状元、486名进士。常熟虞山被称为“吴文化第一山”,虞山派(诗派、画派、琴派、印派)在中国文化史上均赫赫有名。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产生了25位常熟籍两院院士。
25位常熟院士
常熟千年的文化灿若星辰,一代代地将文明的薪火向下传递。就在这漫长而又灿烂的岁月更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关于天地日月,关于虞山尚湖,关于神仙英雄,关于特产风物,可说是应有尽有,瑰丽多姿。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常熟的那些美丽传说。
本期嘉宾:沈琴,常熟文体旅局副局长
移动收听:荔枝新闻客户端“随身听”、喜马拉雅“江苏新闻广播”、蜻蜓FM“江苏新闻广播”
编辑/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