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穿常州城而过,孕育着千年的文化,洗练着城市的情怀。
绵延千里的古运河从常州孟城渎入境,经九里、奔牛、新闸、石龙嘴等入城,由朝京门、毗陵驿、青果巷,出通吴门、东水关、天宁寺、红梅阁、舣舟亭一路向东过戚墅堰、横林东流而去。流经常州的45.8公里运河段中,无论是乡村风景还是市井风情,都浸透着千年运河的文化内涵。
常州知名画家、民俗专家季全保先生精心绘制了《运河风情图》长卷,将一百年前运河常州段两岸的民俗风情描绘得栩栩如生。常州的古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从“吴故水道”到“江南运河”,其功能为疏浚水利,以绝水患,开道水道,南北通衢。百年前运河两岸的古桥、古街、古建筑,以及老百姓生活状态无不留下大运河造福百姓的印记。千年运河哺育了常州,对于常州人来说,大运河就是母亲河。
《运河风情图》(局部)
运河的春,向荣而静好春天,大地复苏,冰雪消融,河边的柳枝发出嫩芽。江西木排通过大运河顺流而下运往常州,此时正是耕作播种的季节,两岸农民辛勤劳作,叶家码头的麦苗也开始播种了。此时的运河,柳丝牵水,桃杏初绽,一派欣欣向荣而又宁静美好的景象。
《运河风情图》(局部)
运河的夏,茁壮而恢弘芳草葳蕤,莺歌燕语,运河边的夏不期然间就茁壮出一种气势。一场雨过后,水势便浩大起来,大运河正值汛期,南市河与大运河交汇处,以疏浚水利为目的建造的江湖汇秀石龙嘴,此时的作用便举足轻重了。运河滩地土质肥厚,是耕种的好地方,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有村民早起在地里劳作了。运河两岸桃红柳绿,岸边背纤的纤夫也许能借着树荫得到些许阴凉的慰藉。
《运河风情图》(局部)
运河的秋,浓墨而多情秋天,运河两岸尽是等待收获的庄稼,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运河经海子口入城后至朝京门(老西门),这条百年前常州最繁华的街道上,小笼包铺、药店、戏院、茶楼皆门庭若市,好一番富硕江南的景象。岸边的枫叶、银杏等草木也都染了秋霜,由仲夏的葱绿褪变成红黄,在秋风下摇曳生姿。不知此时,深宅大院女儿墙内的大家闺秀们是否在望着窗外红的枫、黄的杏,幻想着去这热闹的街上走一走?
《运河风情图》(局部)
运河的冬,凛冽而唯美冬倏然而至,运河岸弯曲的角落铺满落叶,东坡洗砚池边的树枝叶凋零,青果巷内也少见从窗口吊篮买菜的人了。河面上飘起的层层水雾,江南偶有下雪,纷飞的雪花落在水面上,一遇着水便悄无声息地消融。运河仿佛也进入了休养生息的时节,唯独沿河的新闸,此时正值萝卜丰收,加工制作愈渐繁忙。运河水从东市河流经文笔塔、红梅阁处一路向东而去,一定被这里凌寒怒放的梅吸引,从而影响了流速。大运河的旱季到了,江湖汇秀石龙嘴此时又彰显出了它的魔力,引太湖水入河,确保两河交汇处水位平衡。
《运河风情图》(局部)
有了运河,人们的生活就有了牵系,在无数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中,运河承载着酝酿千年的文化与风情潺潺而来,继续滋养着如今的常州人。
大运河承载着人们的理想,也为新时代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如今,运河两岸从城市到村落的建设与发展,依然依托着千年运河流淌入常州人骨髓的文化内涵与归属感。
作者简介季全保,字子禾,号曲全,逊雪斋主。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顾问、常州市运河办智库专家。书画家,民俗专家,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江苏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常州市民俗学会会长,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特聘教授。
主要代表作品有:《寻访老常州》、《寻访青山镇》、《寻访老味道》、《常州老房子系列》、《江南水乡运河系列》、《画说老常州系列》等。出版有《岁月留痕老房子作品集》、《季全保书画集》,并有《画说常州》、《百年常州》、《古城常州》、《风俗常州》等系列连环画作品,合著有《常州方言》、《江南古桥》等。2004年起,创作《清代常州府全城图》、《运河戚墅堰全景图》、《运河盛乾图》、《江湖汇秀运河石龙嘴图》等长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