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势不错,这边可以让土壤湿度再提高一点。”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江解增日前来到位于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的笙绿农场,对农场连栋大棚里种植荔浦芋头进行技术指导。
江解增教授对笙绿农场大棚种植荔浦芋头进行技术指导
荔浦芋头属天南星科,又叫魁芋、槟榔芋,原为野生芋,是经过野生芋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优良品种,个大肉酥,每个有2-3斤,最大的可达5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已有400年人工栽培历史,清朝康熙年间被列为广西首选贡品。
常州地区以前不种荔浦芋头。江解增解释,长三角地区不种荔浦芋头,主要是因为这种芋头喜高温多湿环境,它在13℃以上开始发芽,生长期要求20℃以上的温度,球茎在27—30℃时发育良好,要求种植地区全年有10个月的温度在15℃以上。
常州市笙绿农场建有配备温控设备的连栋大棚。农场主人应英介绍,江解增是她从事农业后到扬州大学读研究生的导师,后来成了农场的免费技术顾问,向她推荐了经改良的荔浦芋头品种,今年开始试种,目前长势良好。
江解增表示,推荐应英种荔浦芋头,除了考虑到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外,还能通过大棚的湿旱轮作改善土壤。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