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徐州正式入伏!一年一度的伏羊节,也从这一天,开始了。
根据徐州市烹饪协会的数据,2019年伏羊节期间,徐州市羊肉销量180万公斤,比平时增长一倍多,实现餐饮收入20亿元,比平时增长50%。酒类销量大幅增加,来徐游客超过20万人。
今年的伏羊节与众不同。受到疫情巨大冲击餐饮行业,正摩拳擦掌,期待伏羊节期间实现报复性反弹。
炎炎烈日下,喝啤酒吃羊肉喝羊汤,正在徐州街头上演。
羊肉,在中国北方普遍受到欢迎,但能做成节庆,妇孺皆食的,也就只有徐淮地区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徐州人吃羊肉的历史。
1、喜食羊肉,从汉代开始
有专家说,如果寻找徐州伏羊节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当时徐州被称为大彭国,而大彭国的国君则是被称为“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的彭祖。《汉书》有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此肉即为三牲之首的羊肉无疑,而明言是在“伏日”,这足以说明从汉代,就已经存在皇帝与臣共享“伏羊”的习俗了。
但是,“始于尧舜时期”的说法有待考证,尧舜以及彭祖,本就是被大量传奇故事笼罩的先祖。而《汉书》中的记载并未明确是“羊肉”。
有据可查的是,吃羊肉至少在汉代就流行了。
徐州曾出土在一块名叫《宴饮图》的画像石,上面刻着烤羊肉串的场景。该画像石分为上下两格,上格刻了一个躬身的随从,后面跟着持戟侍卫。下格中,两人席地对坐,右边的人一手攥着一根串,一手拿着扇子。两人中间摆着一个烤炉,炉子上飘着两朵云,仿佛是混着烤肉香味的烟气。
“烤”是原始烹饪方法之一,古人称之为“炙”,其字型就是一块肉架在火上。《诗经·小雅·瓠叶》中就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及指此言。在远古,人们最初使用圈坑聚火之法烹饪食物,后来又使用烧、烤、炙、燎、燔、炝等直接用火烹饪的方法。
不过,类似的场景在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并非徐州独有。多数徐州人也认为烧烤并非徐州特产,只不过源自中国北方草原或者是新疆,凑巧来到徐州后兴盛了一二十年。
2、刘邦、卢绾和羊肉
另一个喜食羊肉的传说,来自刘邦。作为大汉王朝的创始人,刘邦在老家留下了诸多传说。
在《史记》与《汉书》中,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秦朝末年,在沛丰邑中阳里住着刘、卢两户人家,彼此是好邻居。公元前256年某日,刘、卢两家各自诞生了一个男孩,即刘邦与卢给(卢绾)。中阳里的居民们便各家凑钱买了羊和酒,再成群结队地上门给两家道喜。两家自然也要杀羊设酒招待来客。几年之后,刘邦与卢给同时上学,亲如兄弟,邻居们再次送羊送酒表示祝贺。刘、卢两家也再次以羊、酒宴客。
许多年以后,因为刘邦当了皇帝而开创了汉朝,丰沛人乃至整个徐州人都引以为豪,故吃羊肉这种古老的习俗也就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徐州名厨胡德荣生前曾说,清代光绪年间,徐州大兴食羊肉之风,原来是当时徐州知府桂中行发现集市上屠户杀狗宰牛,“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于是颁布禁止宰杀耕牛和家犬,而提倡养羊、食羊,于是徐州兴起食用羊肉之风。
很多史料都证明,至少在汉朝时期,徐州人便开始吃羊肉,并延续至今。
3、一个月吃掉180万斤羊肉
今天的伏羊节,并非徐州人创造。
伏羊的习惯,在徐淮地区广泛存在,但打造成节庆文化,确是萧县为始。2000年前后,萧县举办伏羊节,并逐渐被整个徐淮地区接受。尤为重要的是,徐州地区的助推,将伏羊节的文化概念进一步扩大。如今,提起伏羊节,首先想到的是徐州。
当然,萧县和徐州一根为生,一脉相承。
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政府主办、各地参与,到淮海经济区联合发力,再到走出区域,面向长三角甚至全国范围推广。徐州伏羊节,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伏羊节的成功,源于雄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让餐饮、旅游等行业受益匪浅。每年于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根据徐州市烹饪协会的数据,2019年伏羊节期间,徐州市羊肉销量180万公斤,比平时增长一倍多,实现餐饮收入20亿元,比平时增长50%。酒类销量大幅增加,来徐游客超过20万人。
(来源/这里是徐州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