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记者/柴缤林(实习)
7月23日上午,第十届江苏书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首场开讲。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以《鱼我所欲也——庄子的智慧》为主题,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论述的“三条鱼”出发,向观众介绍了其中蕴含的“庄子式”智慧,及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郦波教授在第十届江苏书展上发表演讲
《孟子·告子上》曾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郦波看来,“鱼我所欲也”也是庄子对人生状态的一种追求,庄子笔下所描绘的“鱼”传递了其在应对困境的哲学思想。
第一条“鱼”就是《逍遥游》中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文中“去以六月息者也”里的“息”字——通常翻译为“大风”,郦波对此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将“息”拆为“自”和“心”:前者指代鼻子,可引申为呼吸,后者则是生命的根本,是生物一切行为的基础。鹏在凭借“息”扶摇而上时,其实是在酝酿一种万物间蒸腾的生机,借着天地间的阳气飞上九万里。“所谓‘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映射到现实中就是对于人生最根本的困境——价值困境的摆脱,”郦波说道,“想要解决价值困境,我们需要做到心外无物,去发掘生命的根本,在面对困难时知行合一,坚持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他认为庄子所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状态其实已经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
第二条“鱼”出现在庄子与惠子那篇关于“鱼之乐”的著名论辩当中。庄子故意将“安”理解为“哪里”,以“我知之濠上也”来回应惠子的反驳。从辩论的角度看,庄子的这种诡辩并不太成功。而在郦波眼中,庄子其实无意于辩驳输赢,而是要从这番对话中传达出生命格局的一种提升。逻辑不重要,语言不重要,反而语言之外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人生另一重困境——情绪困境的解决之道。郦波解释道:“当下人们深陷碎片化的情绪困境当中,碎片化的信息使人们很难保持过去体系化的阅读习惯,连人们情绪表达的方式也在日趋碎片化。要想从这种情绪困境走出来,需要我们在思维层次上不断提升。”
一对深深眷恋彼此的“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这是郦波讲述的第三条鱼。他认为,“不如相忘于江湖”除了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之外,还是庄子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探讨。当下许多年轻男女都保持“间歇性享恋爱,持续性享自在”的取向,不愿被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所束缚。这种状态其实反映了人生第三重困境——关系困境。又譬如,人们面对网络事件时,总急于对当事人做是非判断。而庄子在此篇所写的“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就是对这种是非判断的不赞同。“是非判断当然是有必要的,但这应该基于价值判断的前提之上。如果没有价值判断,是非判断只是一种碎片化情绪的输出。”郦波说道。
“面对中国当下外围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描绘的那样,不畏艰险,处变不惊,坚守对终极价值的追求。”最后,郦波表示:“庄子的‘三条鱼’启示我们要超越人生的三重困境,做到知行合一,有理、有据、有节,冷静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当代中国人应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踏上新时代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