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富民强镇!淮安区施河镇加快产业创新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

2020年08月04日 09:08:43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淮安区施河镇是全国闻名的“教学具之乡”,在发展教学具、羽绒等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镇以江苏百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三产融合发展进程,实现以自营农场生态规模种植为基础、中央厨房高端制造为核心、专业优质服务为保障的三产融合产业链,着力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有效实现农业现代化高效化,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奔小康。据悉,该镇2017年百斯特中央厨房项目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初创组金奖;2019年施河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值突破8亿元。

  创新实践 瞄准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走进施河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1000亩的百斯特农业生态园,一排排连栋大棚里,西红柿、西蓝花、大白菜、小青菜、西葫芦等蔬菜长势旺盛,十分诱人。园区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精心筛选培育良种,采取“公司+农场(生产基地)+农户”的方式,免费将培育的蔬菜新品种无偿提供给低收入农户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2万元,引领施河镇农业现代化发展向新模式、新科技、新成果转变。中央厨房引进世界一流的全自动食品加工设备,为企事业单位团餐、高铁航空餐、连锁餐饮等提供多类别产品,破解中餐工业化难题,实现二产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百斯特公司运用自身的服务团队、冷链物流,配备专业的营销团队,将优质产品精准投入市场。

  “通过三个关口的把控,我们形成从‘种子到筷子’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程可追溯,打通源头种植到下游营销的壁垒,增加产品附加值,让农民种得省心、消费者吃得放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百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众说。

  聚力攻坚 实现三产融合升级发展

  为进一步策应三产融合政策,施河镇主动作为,奋力攻坚,通过实施四年的“硬核”举措,总投资36.23亿元的三产融合5个子项目成功落地。投资5.7亿元的中央厨房、投资2亿元的百斯特农业生态园、投资5300万元的蔬菜生产及初加工基地于2019年前全部投产,新建4.3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000亩特色蔬菜基地、1万余亩优质稻米基地,引进进口炒饭米饭等生产线6条。项目业务范围从初期的为学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提供营养餐,拓展到为全日空、海航、海底捞、老娘舅等提供定制营养餐。三产融合发展雏形已经显现。

  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创新唱响产业品牌,是施河镇追求的三产融合梦。投资20亿元的智慧创享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餐饮智能化生产线已开工建设;投资5亿元的中餐工业化生产及研发已完成初步设计。重点产业链项目的迅速推动,将形成强势集聚效应,吸引一批国内外上下游企业入驻,带动施河镇及周边乡镇群众就业,为富民强镇注入新的活力。

  合理规划 绘就产业兴旺发展蓝图

  谈到下一步发展,施河镇党委书记仇庆国信心满满:“我们将以百斯特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基础,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食品加工、百里果园、观光旅游等特色板块尽快落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施河镇域经济新崛起。”

  目前,施河镇正积极规划占地500亩的百斯特食品产业园、占地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倾力实现“十百千万亿”富民强镇梦——绘就十里画卷,沿348省道不断扩大延伸工程,科学规划一二三产业布局,建设以蔬菜、瓜果、苗木综合种植为特色的十里农业观光区;集聚百家企业,招引蔬菜深加工、食品制造、彩印包装、冷链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施河镇;带动千人就业,吸纳已流转土地的农民转变身份,鼓励引导农业园区周边村居成立运输、农机、劳务、植保等专业服务组织,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发展万亩果蔬,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种植,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发展订单农业,改变传统的一稻一麦种植结构,形成“一村一品”,村居成立专业合作社,与百斯特签订购销合同,实现长期合作;实现亿元税收,通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加强品牌创建,增加产品附加值。预计“十四五”期间,百斯特公司每年可实现开票销售超50亿元、入库税金超3亿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