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农机装备、粮食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江苏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日,江苏发布《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加快补齐农业基础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省提升农业防灾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工程。《意见》明确将突出加大粮食主产县投入,把超过75%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用于产粮大县;坚持规模开发、整体推进,大力推进"宜机化"农田建设,注重农田农机与沟渠路树结合、桥涵闸站配套;示范推广耕地地力提升绿色技术,加大土壤退化、盐渍化等区域耕地治理,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同时,利用现有沟塘,建设生态缓冲带、地表径流积蓄和再利用设施,实现生态尾水净化,促进农田污染物消解。
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意见》还提出将加强县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农机具存放、维修以及农产品产地烘干和初加工等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服务水平。
此外,江苏还将支持粮食产业基地和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提升粮食仓储、物流节点等设施现代化水平;并适应粮食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分等分级、包装仓储、智能配货、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通过综合举措,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省建设150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粮食仓储加工配套设施水平稳步提高。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郝朦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