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千年大运河是泱泱中华充盈的血脉,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8月28日下午,《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展出,这幅长135米的画卷从时间、空间、文化等多个维度,把大运河全域散落分布的文化瑰宝串成“珍珠项链”,绘制出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历经千年打造的大运河是世间旷古,要想呈现出这份视野宏大、立意深远的史诗图卷,前期考察工作不可或缺。史诗图卷创作组组长、著名山水画家秦剑铭说,自2018年10月起,他就和江可群、孙晓云等15位书画家花费1个多月时间,采风、写生、考察运河沿岸3个省2个直辖市20多个城镇,纵览大运河全貌,细致艰辛的考察为图卷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包括阅读的书加起来大概有40多万字,8月份我们自己开着车从北到南从南到北走了两趟,所以我们经过两次的考察,回来做了很多的安顿工作,然后再进行写作和创作。”
从湖光山色到江南风貌,从两岸街景到商贩走卒,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样式在图卷中和谐交融,鲜活生动的场景铺垫、细腻精致的人物刻画,千人千面的描绘手法,一条生机勃勃、跨越古今的文化大动脉栩栩如生。秦剑铭告诉记者:“我老头今年80岁了,向年轻人学习,我们也就用时空交叉的方法,把一年四季的变化都融入到一张画里面,把大运河的一年四季的变化都画上去了。”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一百三十五米,高三米,人物四十三米,山水六十四米。整个图卷分上下卷,上卷是“人物篇:中国古代伟大创举”,表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发展、西进、通航等历史进程;下卷是“山水篇:新时代辉煌篇章”,表现了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百米长卷构成的正是跨越时空的古今清明上河图,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英雄与人民共同开天辟地,大运河的全程开掘凝聚着世代中国工匠精心编织的宏图大业。
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始终致力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秦剑铭说,特意采用新金陵画派的风格来呈现史诗图卷,“因为新金陵画派既有优秀的传统,又能反映现实生活,他们有极佳的写生能力反映现实,更重要的一点,这些新金陵画派他都充满着干劲,充满着热爱,这个是很重要的。”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