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数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跨过鸭绿江,用鲜血与生命捍卫和平。70年,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精神长存。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决心犹在。
我苏网联合江苏新闻广播推出特别报道《共和国不会忘记——寻访抗美援朝老兵》,记录时代纷飞,弘扬民族精神。
我苏网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志愿军英雄儿女血染异国、埋骨他乡。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先烈们的名字被后人牢记心中,他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勇前进。
刘昱彤是南京公安浦口分局的一位民警,9岁那年他在电影屏幕上第一次见到了志愿军先烈们的英勇形象,电影《英雄儿女》中,人物王成的原型来自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工程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1950年11月29号杨根思在朝鲜战场阻击敌军任务中牺牲,年仅28岁。刘昱彤告诉记者,对电影中王成的那一跳,现在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英雄儿女》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电影里王成看到敌人到了阵地上,自己拿着爆破筒就跳到敌人中间了,自己牺牲了,当时就很震撼。工作后,我们公安工作有时也面临着很多危险,也有很多困难,这个时候,想想革命先烈,他们在危难关头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什么困难都应该去克服。”
和刘昱彤一样,在南京某机关单位供职的杨昊,同样是在影视剧中记住了先烈的事迹:“那个时候看《上甘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敌人的地堡里面火力特别强,我们好几个战士冲过去都牺牲了。然后有一个战士,冲上去用胸口堵住了枪口。”这名战士的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他奋勇堵枪眼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杨昊说:“这个在我看来就是为了集体,勇于牺牲自我。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自己能不能做到他们那样,现在是和平年代,我的工作不会经历这种生死,但是我的工作中,也需要这种勇于牺牲小我的精神,为了集体。”
南京市民魏女士告诉记者,铭记英雄事迹、传承先烈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第一就是让我们的后代都能记住而且要了解这段历史。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这种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和勇气,不能丢弃,我们每个人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种精神继承和传承下去。”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缪鹏程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