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数字科技如何赋能文化产业?媒体融合如何纵深发展?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遇见未来......10月23日,为期3天的“2020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融交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拉开帷幕,一场震撼全城的“文化+科技”的奇幻之旅就此启程。
本届融交会延续“新时代、新体系、新体验”这一主题,集中展示全国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成果,共举办90多场各类活动,参展参会主体592家。不仅有“文化和科技融合典型应用案例”“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成果”“数字产业应用”“江苏业态创新”等多个板块,还有VR、AI等精彩热门互动。在这里,你可以从历史的“旁观者”变身“参与者”,“亲历”中国历史的一些瞬间;在这里,你穿上VR设备即可走上“戏台”,进入故事成为其中角色,穿越体验古都往事……这里,承包了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关于文化+科技的碰撞火花!
其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与其他省级文化单位共同展示“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成果”。
智慧媒资赋能内容搜索,提升用户全新体验
中宣部文改办副主任高书生、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广电总台副台长周斌一行参观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成果
从事媒体行业的你,有没有碰到过这些难题:面对海量新闻、视频资料无从下手,奔波于各楼宇只为拷回一小段的素材……当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遇见海量媒资,江苏广电总台正在升级打造的全新智慧型媒资,带来了新的创作体验——打开媒资管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即可以图搜图、以图搜视频;输入关键词,便能一键调取;只要有字幕,就能一键定位。
目前,江苏广电总台媒资管理系统集中存储了38万多小时的数字化音视频资料,包括新闻、素材、专题、综艺、体育、影视剧等六大类,其中自制节目16万多小时,每年新增入库节目2万小时左右,库存资料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胡蝶主演的电影《姊妹花》及30年代戏曲和歌曲音频……基于媒资库海量资源,江苏广电总台展开全新探索,结合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字幕识别、自动拆条、自动标签提取等,提升内容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降低查询门槛。
据了解,融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升级后,将面向全省进行媒资管理能力输出,更好地为全省媒体融合提供服务和支撑。
大数据+融媒体APP生产,助推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如何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智能化新型媒体?江苏广电总台通过自主研发“荔枝云”技术平台、用户智能服务平台、融媒体APP生产平台等技术平台交上了一份“答卷”。
“荔枝云”技术平台的建设,突破了媒体形态边界,打通了江苏广电总台台内、台外平台的信息沟通,让记者打破时空限制,不管何时、身处何地,都能进行新闻的生产。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智能服务平台,让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实现。通过该平台,不断沉淀社交平台上各类新媒体产品用户,可助力开展各类线上线下联动的运营活动,更准确地了解用户兴趣,并通过用户画像技术有效地挖掘用户需求,让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成为了可能,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开拓业务运营新渠道。
传统开发一个APP需要至少经历一个月左右的开发周期,同时需耗费大量人力成本。融媒体建设中,如何让APP生产更省时、省心,还符合个性化需求?融媒体APP生产平台,让APP生产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平台可根据运营需求,挑选所需的功能模块进行个性化组合,打包生产出所需的APP,快速完成APP从提出需求到上线发布的全流程工作。
互动体验,“最强大脑”你敢挑战吗?
你想测测自己的“脑力值”吗?展会现场就可以挑战“最强大脑”,通过注意力集中程度点亮对应灯泡,当脑波注意力达到对应等级时,相应的灯泡将会被点亮,当脑波注意力数值达到80以上并维持3秒以上,“脑力值”爆表的你将会点亮“最强大脑”哟。
独立展区,全方位展示等你打卡
此次展会,江苏广电总台还设立专门展区,通过海报和视频形式展示频道频率、媒体融合、影视内容、文化金融、载体建设等内容。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荔枝新闻、我苏网、荔直播、荔星传媒达人直播等媒体融合领域成果;
看到“好主题+好品质+好影响”的“三好”力作;
观看创意互动表演“国风宅舞互动秀”,体验二次元及汉服文化;
还可以参与江苏IPTV有奖问答,赢取礼品……更多惊喜等你现场体验。
(记者/祝亦楠 摄影/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