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在手机智能时代,扫码支付、线上预约等"新兴生活方式"在年轻人看来,早已是必备技能,而对一些老人来说,使用起来却有些困难。老人们的普遍愿望是,不希望被时代落下、不被边缘化。如何让他们跟上智能化时代的脚步呢?在重阳节的前一天(10月24日),记者走访各行各业,看他们如何改进硬件软件措施,为老人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
听听老人的心声:就怕让我扫码
在"手机智能化时代",老人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问题和困难呢?
市民王女士(66岁):再不玩手机要落后了,现在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到处都需要用手机,有些年纪大的人根本就不会玩手机,都是老年手机,智能玩不起来。
市民翟先生(62岁):老年人拿着银行卡去银行柜台取钱,服务人员说,不要在柜台取,去自动取款机取,但老年人不会在自动取款机上取。
市民万先生(60多岁):今天要凭手机扫码入场,不会用。
市民张先生(60多岁):我手机用得少,就打个电话,其他都不操作,我用现金。
市民李爷爷(84岁):手机上付款我会用,其他不行。我也不会拼音,也不懂字母。
各行各业"照顾"老年人需求
记者在南京的景点、银行、医院等地随机采访了解到,一些老人在身边亲人朋友的帮助下,正在学习手机的一些功能,然而,还有很多老人因为平时就很少接触智能手机,对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更是一无所知。在恒丰银行南京网点,对于一些不会手机操作的老人,工作人员会一对一服务。
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银行存取款可以直接在柜台操作,但转账、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填写很多纸质材料,流程十分繁琐,他们鼓励老年人在网上操作。
恒丰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马晨皓说:“引导完之后,他们觉得其实比较简单,但就是自己操作有些担心,觉得钱可能会丢或输错哪边。”一些老人经过多次指导,也能独立在家用手机操作,在工作人员看来,"不敢面对智能化"是老人首先需要克服的困难。
受今年疫情影响,医院、旅游景区都陆续采取网络预约的方式,这又成为很多老人面前的"鸿沟"。好在医院为一些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提供了绿色通道,设置人工窗口,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景区也为老人提供实名登记服务。采访中,老年人表示,在一些公共服务的窗口,有了志愿者的帮助确实便捷了很多。
市民万先生认为,实名登记在其他的场合下也可以沿用,来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市民李先生表示:“老人非常孤独,关爱老人,要从他的精神方面关爱,不是吃好喝好就关心了。”
融入子女"朋友圈" 老人主动报班学用智能手机
为了让老人紧跟时代,南京一些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在南京鼓楼区开放大学,已经71岁的蓝阿姨早早就来到了教室,开课前,蓝阿姨特地就"微信使用问题"向主讲老师请教。南京鼓楼开放大学负责人表示,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以来,老人有需求,几乎期期爆满。
智能手机培训班在教会学员们熟练使用各种常见的手机软件、方便丰富老年生活的同时,也教导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规避各类诈骗陷阱,保护财产安全,比如说收到不明的信息,不要点击、不要打开。老人表示,同龄人一起学习方便交流,老师耐心,他们也更有动力。据民政、卫健等部门不完全统计,南京全市目前超过700所老年大学都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每年培训学员数万人。
评论:扫码时代 请拉我一把!
智能时代,不能让老年人被时代“抛弃”。首先,各行各业"敬老爱老"的传统不能丢,老年人学习得慢,我们就多等一等。比如服务行业可以主动为老人提供服务,耐心教学,同时尽可能把流程简化,方便记忆操作。另外,年轻一代要给老人更多的尊重和鼓励,可以带着老人一起学,让老人相信自己,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最后,有能力、条件的老人也应主动出击,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敢于学习探索,不仅能紧跟智能时代,也能丰富晚年生活,一举两得!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今晚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我苏、荔枝新闻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思成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