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6月20号签约,仅3天就办理好了营业执照,45天就开工了,这样的速度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万事达建筑钢品(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裁许威海,在与记者地交流中面露微笑,话语中对新区行政审批工作的赞许溢于言表。
45天,让一个十亿元的项目实现从签约到开工,万事达跑出了镇江新区项目落地“加速度”。是什么让企业如此信任镇江新区?镇江新区又为何有如此效率?记者跟随由镇江市委网信办主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新媒体事业部承办的“网眼看镇江 见‘镇’跑起来”采访团,一起走进镇江新区,感受发展之美。
创新变革 体制集成之美
“这是我们与其他集成分中心连线的画面。”“大屏左侧显示的是目前的工单处置情况。”在镇江新区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地方不大,但这里称得上是镇江新区的中枢大脑。10个部门25个业务平台;4大类8万6千多个部件;2000多个监控全部接入这里。去年一年,7.3万件各类上报事项在这里办结。
“企业和百姓最关心的事,就是我们想办好的事。”镇江新区集成管理中心综合保障科科长司徒俊介绍,今年来,镇江新区聚焦“一核两网三集成”,通过打破部门及板块的数据壁垒,新区企业服务、社会治理、安全环保等事务,都能在指挥中心调度。
目前,镇江新区已实现社会网格和企业网格全覆盖,共划分出5个镇街道、54个村社区和96个片区的三层级社会网格;9个板块新布局38个企业网格,服务对接2400多家企业。
细微之处,最见功夫。新区梳理项目推进、帮办代办等10项服务清单, “菜单式”、上门式服务正成为新风景,真正实现“网格吹哨、全体报到”。
自然与科技融合 现代农业之美
离开科技感十足的集成管理指挥中心,来到新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让人赞叹不已。
智能化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自动物流系统、温室内飞舞授粉的熊蜂……自然与科技在这里融合,共同推进植物的快速生长。所有的蔬菜都种植在椰壳纤维制作的培养基上,不仅纯天然,而且可以回收清洗后进行二次利用,真正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江苏新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34亩,建有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4栋,其中最大的玻璃温室占地约51000平方米。每年,有1000吨以上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从这里销往江浙沪地区市场。
家门口的幸福 乡愁漫卷之美
“为民服务要从老百姓家门口再出发!”2019年底,新区发布升级版的新“7+2”民生实事清单,围绕老旧小区、河塘水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农村道路、厕所革命、脱贫攻坚7件实事和扶贫济困2个方面持续提标扩面。
105县道姚桥镇石桥集镇段,道路两侧的房屋被重新粉刷成了仿古青砖,使历史悠久的姚桥再添一份文化气息;大路镇瑞滨文体广场上,木质的文化走廊和初具形态的青砖瓦墙交相辉映;丁岗镇葛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树木花草繁茂,文化墙上描绘着一幅幅江南山水图景,可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不远处村西口的30亩地上,施工人员正在为新的休闲体育广场铺设草坪……百姓家门口的“顽疾”不断得到根治,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提升。
民生实事没有休止符,2020年作为新“7+2”民生实事的开局年,现已累计实现老旧小区改造5万平方米;特色街区建设2.2公里、农贸市场出新3个;新增小区车位2438个和道路停车位1300个、农路改造7.2公里;河道水系绿化美化1.7公里。全区依托新建载体和优美便捷环境,深挖用活“宜”文化资源,累计在百姓家门口开展了3000多场文化活动,实现了村社区每周有活动,镇街道每月有活动,不断涵养地域文化、兴盛新时代文明风尚。
(来源: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丁峰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