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科协工作人员在包保区域发放创建文明城市主题帆布袋。人民网马晓波摄
“这下亮堂了,巷子里也装上路灯,晚上出门可方便安全多了。”一个月前,家住江苏兴化市区关门新村东南巷的唐奶奶,试着在“兴化发布”微信公众号的“你拍我办”版块反映了家门前的照明问题。一试还真灵,仅隔两天,便有人来现场察看,LED照明灯也很快架了起来。
小角落大文明,小问题大民生。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上,兴化市今年推出“你拍我办”活动,以此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发现和反映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等问题。把“创文”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攻难点、补弱点、出亮点,随着各类不文明问题被各个击破,热心文明创建的群众越来越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在当地变为现实。
“兴化是文化古城,也应该是文明新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是一人一物,不是一地一域,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兴化市委书记叶冬华说,下一步将继续着力引导文明,提炼并弘扬“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引导广大市民明礼仪、讲公德、知荣辱、守法纪,努力培育具有兴化特质的城市精神内核。
城市文明立足长效
“不是我故意乱停乱放,自行车停放点位设在树底下,树上落下的‘黑油’沾身上又黏又难洗,我能怎么办?”11月12日,兴化市科协主席王贵善在包保责任区督查时,看到一个小伙与城管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上前一问才得知,小伙子常来文峰路上的店铺办事。前几天按规定摆放时,被树上不时滴落的“黑油”弄脏了衣服,这次索性把车辆停在了店铺门口。
得知情况后,王贵善拨通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对方解释说,这是行道树生了蚜虫,所谓“黑油”实为虫子的油状分泌物,并表示会尽快派工作人员进行虫害防治。
兴化市提升市容市貌包保网格化管理始于2013年“创卫”期间,各单位部门从包保区域到执勤时间都有详尽要求。此后相关做法得以延续,现已成为当地加快文明创建的一项长效措施。王贵善介绍,兴化市科协责任区范围包括兴化大道以东、兴姜河以西、施耐庵路以南、中和路以北的长方形区域,其中包括昭阳湖公园和多个居民小区。
“认领责任区这些年头,我们确实为居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王贵善告诉记者,小到确保责任区内无积存和暴露垃圾、车辆停放有序、无占道经营,大到与交警部门、交投公司沟通设置文峰路与昭阳湖路段斑马线、昭阳路段停车线,他们作为网格包保单位都有参与。今年上半年,他们发现文峰路与中和路交叉处有垃圾堆放,后了解到这块区域属于两不管地带,经反复沟通,问题最终在市住建局园林处解决,“垃圾角”摇身一变成了小花园。
“相较于市民,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更畅通一些。”王贵善说,包保网格化管理对街道、社区的工作实际上起到了很好补充,他们执勤时既能为街头巷尾全面“体检”,也能够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把文明之风吹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我们致力于打造长效机制,切实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把文明城市创建做成惠及群众、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兴化市文明办副主任周余杰介绍,今年以来,兴化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打造“兴好有你”品牌,除了采取“你拍我办”等举措,还广泛开展舆论监督,设立了“向上攀登”红旗和“慢进退步”黑牌,践行文明行为规范“十个不”,实施不文明行为处罚“十二条”,真正以制度约束、刚性执法倒逼习惯养成。
图为唐庄村村貌。人民网马晓波摄
乡风文明你我同创
街头巷尾清理出的垃圾从一天5车减少到一天半车,这是保洁员王德付对5年来戴南镇北孙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切身体会。
“刚开始,我负责清扫20多条巷子、4个厕所。有些人不自觉,把黄豆秸秆、山芋藤作为垃圾堆在门口,弄上车很费事。那个厕所也脏得不能下脚。”王德付老人今年72岁,5年前他开始负责村东片的保洁工作。他说,现在村里为每一户都配备了小垃圾桶,还设置了近200个标准垃圾桶,分类投放,每天有两个人专门清运。加上村里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垃圾兑换点,有用的纸盒子、酒瓶子、易拉罐还能换香皂、牙膏等日用品,所以垃圾量少多了。
北孙村的变化是兴化文明城市城乡共建的一个缩影。兴化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9%,乡镇也是文明创建的主战场,兴化在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的同时,也在努力建成“让城市更向往的乡村”。2019年,兴化唐庄村、东罗村入选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现如今,田园如画、生活如诗,已逐步成为这些“明星”示范村的真实写照。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走进唐庄村,伴着村口电台的红歌,沿着青砖铺就的小路,一幅田园水墨村景图在眼前徐徐展开。家住村西头的唐秋红,在村子里经营便民超市已有十年光景。随着当地提出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村中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道路重新平整出新,院落间还建起了绿地小游园。“环境水平提升,也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当然乐得维护。”她笑着说。
除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唐秋红感受到的突出变化还在于村里日益丰富的文明宣传,新修订3800余字的村规村约以板报的形式贴在了村部入口处。记者注意到,文明宣传标语则做成了红底的窗户样式,悬挂于民居空白墙面处,格外醒目。
精神向上,发展有望。如今,唐庄村边上的万亩草荡正在抓紧退圩还湖,村里也在谋划着农旅结合的新思路,目的是让集体经济更强,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