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个地方又上央视啦,这次为了这件事……

2020年11月22日 11:27:50 | 来源:苏州吴江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日,央视《远方的家》大运河篇播放探访“绸都”盛泽 ,了解千年宋锦。

  以下为原文

  我们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南,来到了位于吴江西南部的盛泽镇,这里在明清时期就与苏州 、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绸都”。

  京杭大运河正线从镇北穿城而过与复线澜溪并行,盛泽镇就位于运河边。

  为了解这里丝绸业发展的历史,当地文史学家沈莹宝带我们来到城郊白龙桥,现存桥重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上面的一副桥联最为有名。

  沈莹宝介绍了这幅对联,“风送万机声”寓意在古代千家万户都在织绸,风一吹过来万机声响,“晴翻千尺浪”描述我们这里丝绸印染好之后,要把绸缎子挂在竹竿上晾干,风一吹,像千尺浪,彩浪飞舞。“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这就是我们盛泽的一种特殊风貌。

  这座桥下面的这条河就通向运河,盛泽丝绸从这条河进入运河,再运往五湖四海,这是盛泽丝绸外运的一条主要通道,所以我们把这座桥看做盛泽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地方。

  地处太湖流域的盛泽湖荡密布,沃野平展,早在1000多年前,当地居民就有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传统。到晚清民国年间,盛泽大小丝行近百家,从业者千人,盛泽丝业会所还在当地兴建了先蚕祠,祠内的戏台每年都要上演小满戏,持续近百年。走在盛泽的街道上,还能看到很多丝绸店铺,如今盛泽丝绸的品种已从传统的桑丝绸发展到纯桑丝绸、交织产品、人造丝、合成纤维四大类,数百个品种,真丝绸的出口量已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

  盛泽已成为国内主要的丝绸出口基地,跟随沈莹宝我们走进街上的一家丝绸店,店主汪根荣经营的丝绸店,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被特别称为“真丝”。

  真丝属于蛋白质纤维,它和人体皮肤的亲和性非常好,汪根荣特意给我们找了一件传统的真丝衫来亲自试穿体验一下,想要一眼分辨真丝很难,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穿,真丝细腻轻柔,夏季散热,冬季保暖,贴在皮肤上常常感觉不到存在。沈莹宝还介绍了绫、罗、绸、缎相关产品和辨别方法。

  中国的桑蚕丝织技艺在秦汉时期已经十分成熟。在古代,锦是代表丝织物最高水平的一种,而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宋锦就是产自苏州。

  宋锦

  跟随沈莹宝我们来到盛泽镇的宋锦文化园,宋锦起源于宋代,是在唐代蜀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宋朝廷迁都杭州后,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机器迁到苏州,当时的文人偏好纹饰古朴、高雅,质地更为轻薄的织锦,宋锦因此而产生。沈莹宝还详细介绍了应用现代机器和传统工艺生产的高贵漂亮的宋锦。

  在宋锦文化园里还可以看到手工织锦,59岁的朱云秀是宋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丝绸技术和研究保护已有20多年。

  锦的织造在丝绸中最为复杂,因为是多层次构成。普通的织布只有一层,宋锦确有两层,需要两个人配合让经线和纬线同时显示花纹,每制作一块宋锦,朱云秀都要提前编写好颜色代码,这也是他们独有的密码本。

  签花的竹签一共1920根,花楼上的织匠需要按照密码本提起对应的经线,下面的织匠脚踩踏综杆将经线分层,带有颜色的纬线随着梭子穿堂而过,经纬相交,再用力一扣,一次打纬才能完成。

  杨卫珍告诉我们这幅81厘米长的宋锦,她们已经织了四个多月,全部完成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当地的民营企业成功改造现代织机,机器化生产提高了宋锦的产量,也扩大了应用领域。

  2014年宋锦还被选作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新中装系列面料。

  如今现代织机的加入让古老的宋锦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将中国千年的丝绸文化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