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刚刚启用不久的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开庭审理首个涉外商事案件。
“现在开庭!”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正式公开开庭审理设立以来的第一起案件。据了解,该案是一起韩国进出口银行与常熟某企业的借款合同纠纷案,标的金额200万美元。在一个多小时的开庭审理中,双方对法律适用以及利息的计算方式等焦点展开法庭质证和辩论等,最终原被告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主审法官介绍,涉外案件首要解决的是法律适用问题,所以在该案中是适用中国法还是韩国法是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而这也是涉外商事案件最为显著的特点。
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副庭长蔡燕芳说,这个案件当中主要涉及到双方对于利率最后一期合同的约定,有没有经过外管部门的审批,相应的效力问题。“由于本案涉及到金融、外汇管制、国家安全,所以我们应当强制适用中国法的规定。”
通常来说,涉外案件因为涉及文书翻译、法律适用以及查询等内容,审理期限较长。而该案从立案到审结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充分保护了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也彰显了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设立的专业性。
上海华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代理律师景艳东表示,感受很深,这种涉外案件的审理在国际商事法庭中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快捷高效以及公平公正的一个审理过程。
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地方法院设立的全国首家国际商事法庭,主要管辖苏州市辖区诉讼标的额不满人民币50亿元的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以及当事人不服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作出的涉外民商事案件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应由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具有涉外因素或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案件等。
据统计,2014年到2019年底,苏州全市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3724件,占全省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数近一半。苏州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叠加实施区,这为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展示担当作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今后法庭还将探索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处理机制,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清宇说:“这对于提高我们苏州工业园区乃至整个苏州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想通过今天这个第一庭的开庭审理,为在苏州的以及在海内外的当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司法审判和司法保障。”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