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大民生!南京江宁“三微”工程关心百姓身边关键小事

2020年12月21日 16:33:5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亲子乐园”解决了儿童无人照顾问题,“健康驿站”为老人提供日常护理服务,垃圾分类“兑换超市”点燃群众垃圾分类热情,电商超市平台让农民掌握线上“致富经”……这是今年以来,江宁区实施“微更新、微治理、微幸福”“三微”工程给基层带来的“微改变”。

  坚持“小而精、微而特、准而实”工作思路,聚焦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小事、实事、身边事,江宁区构建“1+20+201”区街村三级项目体系,通过深化实施“三微”工程,有效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百姓幸福“加码”、为全面小康“增色”。

  靶向聚焦,资源沉到第一线

  汤山街道距离南京市区和江宁城区相对较远,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地就业,但仍有不少“4050”人群、家里有需要照顾的病人老人等群众,希望能就近就业。

  以问题为靶向,汤山街道启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微项目。但实施初期就“卡了壳”,有群众反映获取岗位信息不畅通、技能培训不实用,就业成功率不高。街道犯难之际,挂钩部门主动伸援手。辖区园博园项目针对性开发卫生保洁、城管养护等工作岗位,解决了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

  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今年以来,江宁区级机关工委、检察院、气象局等挂钩单位,定期联合街道开展“宁机益动”三微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就业纠纷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区人社局主动对接培训学校,开展农家乐烹饪、家政服务等多项实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提供培训约160人次,提供志愿服务600余人次。

  江宁区委负责人表示,实施“三微”工程,就是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作为 “三微”工程牵头单位,江宁区委研究室创新实行“园街企”联动机制,结合“宁帮手”体系,推动区级部门、国企平台、开发园区挂钩街道,并将参与度、实效度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推动资源沉到第一线,服务落到项目上,合力打造江宁“三微”示范品牌。

  条块联动,把难题解在家门口

  陆郎社区常住人口7000余人,拥有400余家经营门店,人口流量大,车辆密度高。但是由于发展规划滞后,停车位严重不足,车辆乱停、交通堵塞以及违停罚单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居民。

  以“微更新”破解“停车难”,街道将停车场建设纳入今年三微项目。今年9月,停车场建成投用,配套了公厕、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当地社区利用停车场空闲时期,举办送戏下乡、露天电影、文明宣传等多元主题活动。街区面貌“换新颜”,居民休闲也有了“新阵地”。

  “花小钱、办大事、惠民生”,是“三微”工程精髓所在。为让项目更“接地气”,实施前,区、街两级“三微”专班开展实地走访、评估论证,广泛征集不同群体意见和诉求,“群众点菜、政府端菜”;实施过程中,“三微”专班、第三方专业团队、居民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群体,通过进门入户、查阅台账等方式,对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实效性进行审核评估,真正让“微项目”发挥“大效能”。

  抓实“三微”工程,江宁区不“打和牌”。每年底,区里组织“擂台赛”,评出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群众认可度高的示范项目。评选结果同补助资金发放、高质量发展考核直接挂钩。

  精准施策,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项目虽“微”,成效却很“暖”。2019年,禄口街道建成血透中心,有效解决了当地24名肾病患者的血透问题。但“三微”帮手杨广生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患者生活中普遍存在恐惧、自卑、自弃等心理问题。杨广生和街道联络员蒋亚珠多次商议后,主动链接友旭家庭服务中心、南京绿丝带公益社等社会组织,实施“肾友心苑”三微项目。

  “既解难题,又治心病,给群众带来‘微幸福’。”杨广生说,因类风湿长期用药导致肾衰的病人朱女士,家中有不少医生开的降压药与补血药,因病情特殊不能继续服用,药虽没拆用但也不能退。服务团队发动社会义工力量,把这些闲置的药转让给了有需要的病友,减少了家庭经济损失。同时,每季度组织策划一次联谊活动,帮助病友树立信心,以阳光心态开启正常生活。今年以来,街道已累计开展“肾友心苑”主题活动3次,针对两户较困难家庭帮助落实助学类帮扶资金3000元。

  江宁区委要求牵头单位选派工作人员“一对一”结对街道,担任“三微”帮手。同时,“三微”工程还建立了联系帮扶机制,由街道梳理一批低收入农户、低保户、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实行“一带多”帮扶模式,常态走访、定期回访、一帮到底,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小变化撬动大幸福。今年以来,“三微”帮手累计走访288户困难家庭,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0万余元。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罗聪懿   通讯员 宁研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