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青春 | “圈粉”更“树人”!梆子戏《母亲》走进镇江高专

2020年12月22日 11:20: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江苏文艺广播参与承办的2020“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正在火热进行中。昨日下午,大型原创梆子戏《母亲》走进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镇江高专”),携观剧导赏、戏曲直播车、脸谱展等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不但为广大师生掀起最炫校园戏曲风,更上了一堂生动的“四史教育”课,可谓“圈粉”更“树人”!

学校:“掀起最炫校园戏曲风”

  镇江高专历来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对此次“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全校师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但带来了舞狮表演,还认真参观脸谱展、文创展,参与戏曲美拍角,踊跃走上戏曲直播车,参加互动!

  “我们学校有醒狮社、书艺社、汉服社等多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社团,校方也给予同学们足够的资金与师资支持,不过戏曲这一块目前还属空缺,希望借助这次活动,把同学们对这方面的兴趣也培养出来。 ”镇江高专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曦说。

  “我一直特别想学唱昆曲里的花旦,这次有戏曲表演,就过来看看。”醒狮社的姚凯说。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看过梆子戏,作为徐州人,今天一定要过来支持一下。”徐州籍学生王嘉慧说。

  “以前只看过京剧、昆剧、黄梅戏等大剧种,梆子戏还没看过,蛮新鲜的,所以早早就去报了名,总算抢到一个名额。” 汉服社的李淑君说。



剧团:“有学生为看剧从南京追到连云港”

  在观剧导赏环节,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徐州梆子戏,省梆子剧团的一位乐器老师现场演奏了一段梆子(打击乐器),顿时技惊四座、掌声如雷;《母亲》主角扮演者、江苏梆子剧院院长燕凌还现场教授同学们表演梆子戏的唱段与动作;最后主要演员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部剧主要内容以及创作历程与感悟。

  《母亲》讲述的是:在晋冀鲁豫解放区,一位母亲的大儿子大柱、三儿子三柱先后在战场上牺牲,她在积极参加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中,得知早年被抓壮丁的二儿子二柱在国民党军队当军官后,冒死到前线成功劝降。燕凌说,剧中的母亲的原型是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的范大娘,她的三个儿子都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当地政府还送了一面“人民母亲”的锦旗给她,“当我们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了解到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后,当即决定以这个故事为原型创作一部现代梆子戏”。

  村长的扮演者刘强说,他以前接触的都是古装戏,先后扮演过武丑、文丑,一招一式都按传统程式走,这部剧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要融入很多现代人的动作和习惯,“不过也让我的职业生涯重新焕发青春”

  三柱未婚妻秀秀的扮演者朱倩说,她一开始拿到本子还是比较忐忑的,毕竟两人的生活背景完全不一样,很难去把握剧中人物的心理,后来发现她们性格比较相像,都很果敢独立,又有点可爱,就找到感觉了,“演了这部英雄剧后,愈发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是那些英烈用生命换来的”。

  据了解,《母亲》每年都有几十场进校园活动,徐州梆子戏演唱风格激越、高亢,擅演金戈铁马的戏;而在抒发情感上又有吴越的委婉细腻、柔韧、动听,与剧情中要表达的战争场面和淮海儿女的侠骨柔情高度吻合,在这个过程中圈粉无数,其中一位在南京读书的大学生多次在抖音号留言,询问进校园的场次,一直追到连云港观看演出。



学生:“字字直击我心”

  观看完演出,现场近700名大学生被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技艺深深震撼,被戏中的主人公、一位普通母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舍家为国精神所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对戏曲的了解更多还是小时候和家里的长辈一起看电视,今天,也很高兴可以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梆子戏的魅力,‘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在梆子戏《母亲》的尾声,有这样一段歌谣,字字直击我的内心,革命事业的成功,有多少这样无私的百姓在背后默默付出!”胡伟辰说。

  “一位普通的母亲送子参军、不畏牺牲、踊跃支前的感人故事,让当代大学生对革命牺牲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怀,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去走进这段红色的历史,无不充满虔诚和崇敬;大段唱腔,把一个普通妇女对儿子牵心挂肠的爱,对革命事业的理解和支持,表现得感人至深。非常感谢徐州梆子戏,让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走进戏曲、走进历史!”王嘉慧说。

  “这部戏对英雄的塑造不是程式化的拔高,而是写出了普通老百姓朴素真实的情感,非常走心。戏里接地气的故事告诉大家,老百姓为什么选择共产党,义无反顾支持共产党,因为他们受到了共产党的恩惠,他们懂得感恩,他们倾尽自己所有,哪怕是家里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亲的骨肉。另外感觉徐州梆子戏很像徐州人的性格,有北方的刚烈醇厚,又有南方的柔美温婉,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包容性。”李淑君说。

  “梆子戏《母亲》通过演员的演绎把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对儿子牵心挂肠的母爱,对革命事业朴素的理解和真诚的支持,对好世道、好生活的梦想,表现得入情入理、感人至深,是一部表现淮海战役军民关系的力作,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铭记。谢幕的时候掌声如雷,谢谢戏剧团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戏剧表演,让我记忆深刻!”姚凯说。

  我苏网讯 记者/五柳  

layer
快乐分享